俞敏洪:企业管理的人情和利益如何平衡
俞敏洪:企业管理的人情和利益如何平衡
从中关村一间小平房到新东方航母,从人人尊敬的俞老师到致力于帮助年轻人的投资人,俞敏洪不仅踩过很多坑,更有很多秘诀。本文来自他最新的一本书《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书中他首次梳理了不同阶段的创业心得,以及人生规则技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俞敏洪:企业管理的人情和利益如何平衡,欢迎阅读!
俞敏洪:企业管理的人情和利益如何平衡 1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人
我有一个观点,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用不同的人。比如新东方之所以后来能够做大,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没有从一开始就请王强、徐小平回国帮我。如果一开始就用他们的话,这个公司可能会很快死掉。因为我无法领导他们,也付不起让他们满意的薪水。
所以,我刚成立新东方的时候,用的都是家族成员,比如我的姐夫,我老婆的姐夫,等等。在这段时间,新东方当然没有什么所谓的现代化结构,但那时候,你不需要监控你的财务,即便他天天贪污你的钱,反正肥水也没有流入外人田。
工作也不用计算时间,因为都是亲人。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会出大问题。比如不利于管理。
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壮大,公司不断引进外来人才,家族成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经验都不足,却还要乱插手,其他员工很容易没有尊严感,不管是职业经理还是老师,他们都长久地忍受这种情况。
从1995年以后,我就深刻意识到家族成员会变成新东方的发展障碍。基于此,我到国外把大学同学、中学同学招回来,他们从才气到能力,都盖过了我的家族成员。借助他们的力量,我把家族成员清理出了新东方,成功将新东方推进了新的发展阶段。
后来,新东方要在美国上市,单凭我自己把新东方带上市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必须要找一个顶级的美国上市专家,开出顶级的工资,才能保证新东方的顺利上市。
所以,我去美国面试了4个人,我让这4个人每个人跟我相处一个晚上,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和观察他们,和他们聊,无限制地聊,把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聊出来。
最后选中的那个人,长相很难看,但是很聪明,这个家伙的中文名叫谢东萤,现在已经在新东方待了8年,是新东方的CFO。他当时只答应我做一年半,把新东方推上市后就离开,一年半以后,他发现在全世界找到我这样大气的老板真的不容易,所以即使不断地威胁我自己要走了,但就是没有走。我也很高兴,自己又找对了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新东方一直在不断地转型,从家族经营到合伙人制,再到中国国内股份制公司、国际股份制公司,以及国际上市公司。现在,新东方又开始结构调整了。
我们发现在这个时代,以一个大公司的形式开拓事业,效率非常低,无法应对外界的变革和创新,所以新东方又打散了原来的组织结构,施行独立创新公司的机制。凡是新项目都独立出去做,新东方控股。
未来,新东方可能会发展50家和教育相关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并非由新东方百分百地绝对拥有。目前新东方有70亿收入来自我们全资控股的公司和学校,未来可能会到100亿,其中至少有30亿我希望是来自于创新公司,在这些公司,新东方只占据控股股份,比如40%或50%。
面对什么时代就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企业家血液里应该有的东西。
所有关系都在重新定义
这是一个所有关系都重新界定的时代。我在深刻地思考一个问题:我和员工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前,我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己与员工就是雇佣关系,员工除了到我这儿来工作,还能到别的地方工作吗?我是老板,员工要老老实实工作,千万不要把关系搞错了,这是我原来的思维。
但现在我看着这些员工,这些任课老师,觉得他们是我的老板,关系全部倒过来了。如果他们不愿意选择在我这儿工作,其他出路也非常多。他们可以到与新东方竞争的企业中工作,也可以自己独立成立一个工作室。
我还认识到,某种程度上,团队力量大于公司力量,我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把所有有能力的人集中起来,整合资源,促进双方正向流动。我参加过很多企业关于组织结构的讨论,它们现在要么转型,要么解体。
我感觉新东方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体、重组,并产生新的组织结构的过程。而这个新的.组织结构很像蜂窝,每个人在里面都有一个自己的窝,在窝里都感觉非常安全。
这些人合在一起作为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组织结构本身的力量。新东方就是一个大平台,在我重新界定了自己和员工的关系后,很多人已经留在新东方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而我共享他们的成果。新东方成就了这些群体组织,这些群体组织又反过来成就新东方。
这也是一个弘扬个性才能够生存的时代。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朋友交往时,谦虚没有错。在创业有了成绩,把利益更多地让给员工和合作者,而自己尽可能少拿一点,这样的谦让也没有错。
但如果你在展示才华、彰显能力时还谦虚谦让,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当你尽可能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正在不断地宣扬自己。
在这个一切关系都重新定义的时代,谁把自己当老板看,谁死得最快;谁把自己当雇员看,谁这辈子最没出息。事实上,这个时代使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加有尊严。如果到现在为止你还觉得自己被欺负、被压迫了,那只能说明你对自己的定位不对。
我觉得这是人类走向更加个性的自由发展,变得更加精神飞扬,更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更能保留自己尊严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靠各种关系的重新界定,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达到人情与利益的平衡
关于如何管理公司,如何笼络人心,我在创业之初也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然而,我平时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古代经典,如《老子》《孟子》《三国演义》。
我喜欢探索人们描述的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我看到历史的规律性,事情的发生一定是偶然和必然结合产生的结果。我对《三国演义》相当痴迷,这本书也对我如何协调人际矛盾,如何做好管理者,有莫大的助益。
曹操手下有一大帮伟大的人物,他本身就很伟大;刘备手下也有一大帮伟大的人物,刘备也很伟大。为什么曹操对关公那么好,关公还要过五关斩六将,非到刘备那儿去?曹操手下的人,不管刘备怎么拉拢,也不到刘备手下去?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才争夺战。
研究曹操和刘备这两个人为什么能称霸一方,我发现,他们得天下,刘备偏重人情,用人情来拉拢人,结拜兄弟共打天下;曹操偏重利益,没跟任何人结拜过兄弟,他有智慧,有思想,有人品,但是他更多用的是利益和规矩。
我当初请朋友们回来共建新东方,每人分管一个领域,自己赚钱自己花,所以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人情与利益兼顾。我发现,企业的发展要平衡好三大块儿——权力、利益和人情。
我的独立创始人地位不可动摇,所以权力我不担心,担心的是后两者。我认为好朋友一旦陷入利益纠纷,友谊就玩完儿了。所以他们从国外一回来,我就选择让每人承包一块业务,在新东方这个屋底下各干各的……
后来,新东方的事业不断发展变化,使得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需要重新进行公司化改造,个人的利益面临重新分配。任何人面对利益变动,都会有心态上的失衡。所以,我早期管理新东方时,总是在利益和人情之间找平衡点。
但最终,我决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时我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是留住手下的好老师。假如我能提供的东西超过了别的地方所能提供的,好老师留下来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他们人情,就是锦上添花。
后来,在新东方经过股份改造引发的高层危机之后,我不得不正面处理与徐小平、王强的利益关系。这时候我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各归其位,才能把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在友情为基础的结构里,你不能下命令、不能指挥,只能通过友情来权衡利益和权力,很可能形成一个矛盾圈和是非圈。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新东方很可能做不下去。最后,我们做出决定,请徐小平离开董事会。
大企业的内部管理十分复杂,很有必要借助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规范,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上市之前的那些年,我始终在利益和人情中间玩中庸、找平衡,结果搞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
于是开始希望用严厉的美国上市公司管理规则来规范内部,以制度说话,避免人情和利益纠葛重现,实现自身的救赎,让企业顺利发展。因此,新东方上市之后,创业元老退出了管理层,迎来了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的经理人团队。这是超越了兄弟情谊,更多依赖切切实实的利益拼建起来的崭新结构。
现在,我喜欢新东方的人为了利益来和我叫板,因为他对自己价值的估计,和我对他价值的估计都可能存在失误,叫板能帮助我们双方达成平衡。
俞敏洪:企业管理的人情和利益如何平衡 2
1、有赏有罚,赏罚分明
积分制体系下,制定了一套赏罚分明的制度。在这套制度中,员工所做的任何工作及出现的各类行为都被纳入积分奖扣的体系中。员工只要对企业贡献大,出现的好行为越多,所得积分就多,积分排名就高。例如,员工为公司签订一位客户;员工设计网站图片;员工为公司采购所需物品;员工全月无迟到早退、旷工;帮助有困难的同事等,都是会被给予该事项对应的奖分。
相反,员工若是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对待工作散漫,就会被扣除积分。比如,在工作中出现负面情绪;不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没有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等都是会被扣除对应的积分。用积分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一方面对员工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又树立了管理者的威信。
2、以和为本,宽容管理
积分制管理,推崇“以和为本,宽容管理”的方式 ,积分制中推崇的“宽容管理”,并不是跟对员工毫无原则的“宽容”,而是在制度中和标准下对员工的宽容。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在人性化管理的认知上存在误点,即停留在字面上的认知,他们认为员工犯错,既然自己崇尚的是宽容管理,就应该容忍员工的过错。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能让管理者的威信受到影响,还助长员工坏行为的气焰。
而积分制管理,在对员工的宽容管理上,不论是工作还是行为,都能够做到合理与可控。在工作中: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但没有直接损害企业利益为前提的情况下,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的惩处。例如,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团队工作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扣分惩戒。在行为中:比如,员工上班迟到扣分,但是员工可以通过加班达到公司规定的时长来抵消一次迟到;员工与同事发生口角争执,表现出对同事不友好的'样子,会被扣分。经过这种方式,既让管理者做到了合理、可控的人性管理,又让制度得到有力执行。
3、合理授权,有效控权
传统的企业管理中 ,管理者在授权上有两重误点。第一点,团队高层不信任下属,担心他们滥用权利,所以事必躬亲;第二点:团队高层信任下属将全力赋予他们后,就认为万事安心,不需要对他们进行权力监控。
在积分制管理模式下,老板给予核心管理层一定的积分奖扣权限,让核心管理层能够在自己的权限内,对员工进行自主奖扣分。除此之外,积分制管理还对核心管理层的积分奖扣权限进行监控。在授权制度中规定,每位管理者在每个阶段有一定的奖扣分任务,如果每阶段管理者的奖扣分不成正比,那其中的差额就会从该管理层的积分中扣除。通过合理授权,有效控权的方式,来实现制度的刚性与人性的柔性平衡的完美统一。
将人情融入制度中,制度加人情,在管理上实现人情与制度的平衡,才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核武器”。
俞敏洪:企业管理的人情和利益如何平衡 3
一、制度化管理的局限
在人心面前,制度是无能为力的,制度“化”不到人心里去。因为人们来到企业,交出的是他的时间和劳动力,他并没有交出他的情感、他的心。他做什么你有权利管他,但他想什么你却无权力管。他上班的时候想他的家人,你是没有办法去干涉的,因为你无法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就是制度的无奈,是制度的禁区。
二、人情化管理的局限
很多文化不高的老板其实凭着直觉就明白了上述道理,他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管理人心的方法,不是大学的MBA所能比拟的,也不是一大堆文件所能替代的,甚至没有几种可能形诸文字、成为制度,但她们管用。这些老板们就靠着这些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把一群人聚拢了起来,让成百上千的人跟着他。如果事情的管控都靠人情来管,就势必造成做事的人将事情当成对管理者的回报,而不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当他觉得管理者对自己“不够意思”的时候,他就会将工作大打折扣,事情的效果就得不到保障。并且很多人还会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完成的任务对不对得起管理者,这样,当管理者要批评、处罚被管理者时,管理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了。这种管理模式用在管事上就变成一种求着下属做事的`管理,显然,事情只会越管越糟。
用人情管理的方式管事,再会做事的人也会不认真做,因为没有真正的压力,谁愿意辛苦做事?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任何人只要做点事就认为对得起老板了。这是正常心理。也有些职业经理人以为制度能解决一切,结果搞得企业制度不少,人心失控,处罚满天飞,人员猛流失,高傲的职业经理人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所以,管人,管事必须分离,两种模式,分工互补,才能形成理想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人心的管控靠制度是无用的,西方人靠宗教,中国人靠人情。事情的管控靠人情也是不对的,必须靠制度。人情与制度各管一块,分而治之,互相都不要试图替代对方、“化”到对方的领地里去,而是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情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都是错的,人情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结合,各自在管人与管事上分开发挥作用,才是有效的管理。于是,人事分开管就成了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
网址:俞敏洪:企业管理的人情和利益如何平衡 http://c.mxgxt.com/news/view/477323
相关内容
董宇辉事件频上热搜,俞敏洪到底应该怎么管?罗永浩与俞敏洪的恩怨情仇
董宇辉与俞敏洪:温情脉脉的决裂
左手俞敏洪,右手董宇辉:网红经济时代的超级IP打造与管理难题
董宇辉之后,聊聊罗永浩和俞敏洪的“私人恩怨”
寒冬中如何打开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的钱包
罗永浩与俞敏洪:一场互联网时代的恩怨情仇
专访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我与徐小平王强是一辈子的合作伙伴
中国式散伙是必然?俞敏洪谈徐小平:杀功臣才是好皇帝
徐小平当年为何离开新东方?俞敏洪书生外表,实则有着铁血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