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赵晶教授:对于麻醉的新认知
发布时间:2024-12-27 18:15
摘要:大众对于麻醉,需要革新自己的认知了。
2020年3月30日——4月3日期间,第四届的中国麻醉宣传周如期举行。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抗击疫情勇担当,重症救治我护航。
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外科治病,麻醉保命”。可以说,麻醉的诞生成就了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奇迹与麻醉学科分不开关系。 普通人对于麻醉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打一针就走”的阶段。 事实上,随着快速外科康复这个理念的提出,麻醉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有的价值都得到了更大的凸显。比如,近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麻醉医生不仅为新冠肺炎手术患者提供麻醉,还为需要呼吸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另外也参与了一些重症患者的管理。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中日友好医院手术麻醉科主任赵晶教授,在宣传周期间的媒体沟通会上分享了她在麻醉学方面的洞察和经验。 “麻醉医生是外科领域的内科医生”有一种比喻,将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比作“工作夫妻”,因为两者在同一个团队工作,彼此之间需要紧密的合作。当然,这个团队还包括护士、技术员、以及其他人员。我们知道,在一个团队里,协作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方可高效、安全地为患者实施手术。那么,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如何完成分工?赵晶教授表示,“手术大夫上台进行操作,负责的是病变部位的切除或修补,手术的成败决定于他们。手术部位一般相对比较局部,而此时患者全身的生理状态也需要时刻关注。麻醉医生的职责就是努力使患者处于一种比较正常或者相对正常的状态,保证适宜的麻醉深度和镇痛水平,并改善术后转归。因此,患者的全身状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麻醉医生。”中国麻醉学科的先行者罗爱伦教授曾说,“麻醉医生是外科领域的内科医生”。赵晶对此的理解是,麻醉医生看到的有手术局部,更有整体,对患者有更系统和全面的评估。比如一位患者只是做一个疝气的手术,但他可能有心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者其他肝肾功能的情况,要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麻醉医生要处理心衰,过敏反应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内科状况,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术中以及术后一段时间内的安全。”因此,这也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麻醉医生必须有全面的知识,而且要跟外科有非常好的合作。手术台是战场,医护人员全力为患者与疾病战斗,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台上可能有意外出血,可能有手术时间延长,或者术式的改换,麻醉医生必须了解手术操作对于病人的生理有什么影响,会造成什么病理生理改变。比如大出血可以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优秀的麻醉医生会跟外科有很好的沟通,了解术式、难度以及备血情况,他也懂得术中如何与手术大夫配合,及时处理患者不良生理状态,防患于未然。”此外,广义上麻醉学所涵盖的范畴包括了手术的麻醉、重症医学、疼痛诊疗、患者的治疗。从学科整体来看,麻醉更不仅仅是给病人打一针那么简单。从长远角度讲,麻醉学在整个围术期医学的发展的作用更是愈发凸显。 术前访视:不打无准备之仗医疗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麻醉医生一般要在术前访视患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赵晶说,“即使是非常紧急的手术,我们也会快速、间断地进行评估,时间越紧急就要越要迅速了解核心问题,麻醉医生不打无准备之仗。”赵晶认为,麻醉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详尽情况,这是管理好患者的前提。“麻醉医生对于病人之前发生过的特殊情况,包括病史、症状、体征都要有深入、全面的评估,不是只有某个部位、某个系统。”举个例子,一位患者要做眼科的小手术,但他之前有过心梗,虽然眼科手术与心脏不是有直接关系的手术,但麻醉药对循环有影响,或者病人自己很紧张,血压和心率都会发生剧烈波动,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心脏氧供和氧需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梗发作,再次心梗对病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医生对病人身体状态要有全面的了解,视情况不同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比如局麻或者神经阻滞,患者意识清醒,循环波动一般相对较小。而对于全麻,那一定要评估病人气道情况,是否存在插管困难或者误吸风险。打椎管内麻醉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半麻”,我们要了解病人腰背部有没有特殊情况,有些人可能做过腰椎的手术、放过钢板,麻醉操作可能就存在困难;另外,有些患者用了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此时进行椎管内穿刺容易引起局部出血,有时出血会压迫脊髓,从而导致瘫痪,这是大家非常担心的麻醉并发症。”赵晶分享道:“术前评估一定要非常清楚,绝大多数医院的麻醉科都有早交班,一线医生对于特殊病例进行汇报。高年资的二线以及三线医生掌握情况后可做出准确判断,给出专业的指导。” 另外,赵晶教授特别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 老百姓有时对于生病、住院会有各种担心,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沟通。“我也希望、同时也要求我们科室所有医生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和家属,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要因为他们是非专业人士,听不懂,就觉得不用解释。疾病发生在患者身上,了解相关问题关系到患者切身利益。回答病人的问题,有助于加强患者对麻醉医生的信任。” 如何正确看待副作用?“是药三分毒,不是说药物都有毒性,而是它有你不需要的副作用。”赵晶解释道。对于任一种药物,在药理书和药品说明书上都会标明它的副作用。因为,药物进入身体后,并不只是到达需要治疗的系统、脏器和组织,而是作用于所有的脏器。不管是麻醉药物,还是抗病毒的药,或者治疗肿瘤的药物,它们不可避免地都会产生疗效外的其他作用。不过,我们也无需因此而过分担心。赵晶表示,“药物进入临床前都经过了严格的 I、II、III期的临床试验。这些严格的试验主要是检验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性就是该药物对目标脏器的作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另外,安全性说明它对机体的影响不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当然,这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就是很敏感,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现代麻醉药物,相比几十年前,有了巨大进步。“比如镇静药丙泊酚在血液里就被代谢掉,比如吸入麻醉药基本上会通过呼吸以原形排出去。麻醉期间,病人睡着,没有手术疼痛,肌肉松驰,手术得以顺利实施。手术结束,麻醉停药后,患者很快就能苏醒,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如何减少麻醉药物对病人的副作用?在赵晶看来,“首先,麻醉医生要熟悉各种药物,巧妙地对患者进行施治。就像做菜一样,各种调料恰到好处,方能成就一盘好菜。同时,进行严密监测。比如,麻醉药物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还可能抑制病人的呼吸。实施监测,并及时发现患者变化,我们就能做好相应的处理。最后,我们还有一道急救防线。抢救药物和急救车随时备用,紧急状况也能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到这一切,都需要麻醉医生脑中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储备。“这些能力是基于麻醉医生对这些药物的药理特性的深刻认识,包括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药物有什么作用,如何在体内代谢,怎样了解药物在体内情况,手术当前多大剂量维持麻醉,并预测后一步的用药等等。”总的来说,关于对于副作用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目前,我国在麻醉药物方面早已和国际接轨。因此,无需过于焦虑,从现有的医学水平来看,风险基本是可控的。专家简介
赵晶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手术麻醉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
作者:米勒之声编辑部
采访:米勒之声米萱
稿件整理:米喳(mlzs2025),米萱,许晓敏
免责声明:
本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END—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用心相伴
网址:专访赵晶教授:对于麻醉的新认知 http://c.mxgxt.com/news/view/536542
下一篇: 手术的时候,麻醉师都在干嘛?
相关内容
知识、安全和团队合作:对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在麻醉前评估诊所工作经验的定性研究麻醉,麻醉师,麻醉医生,麻醉科医生有何区别
中国麻醉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麻醉师是如何控制麻醉时间的,麻醉师工作技术含量高吗?
“麻醉师”和“麻醉医生”的区别 就相当于……
麻醉医师分级授权与再授权如何开展?与手术医师授权有何不同?
麻醉师应该学什么专业?
【科普】“麻醉师”与“麻醉医师”的区别 心外科
外科与麻醉“同舟共济 共创未来”
麻醉医生和麻醉师有区别吗?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