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是怎么形成的?与“虚拟资本”又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5-01-05 11:05

引言

“金融资本”是怎么形成的?与“虚拟资本”又有什么关系?总的来说,鲁道夫·希法亭是对金融资本展开系统分析的代表性人物,他曾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曾针对庞巴维克以效应价值论“批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象进行过“反批评”,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金融资本的系统分析

其中,对虚拟资本发展状况的分析,建基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是在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理论分析框架下的时代性拓展及延伸。希法亭在该著作中关于股份公司、银行资本及金融资本等的论述,是现实历史发展逻辑同虚拟资本发展逻辑相适应的体现。希法亭推进马克思“股份公司”理论的发展完善,创造性提出“创业利润”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时,着重提出其对股份公司及股份制度建立的重要促进作用,对信用在股份制度中大力推进资本集中及生产方式改进等方面展开了关键表述。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揭示出股份公司的出现使资本所有者同资本现实职能相分离,这促使资本所有者作为公司股东并以“股息”形式从资本生产中获取利润的现象逐渐在经济活动中出现。

这种以“股份公司”作为经济生产中主要组织形式的模式,在马克思所处时代并不突出和普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对股份公司制度的本质、功能和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恩格斯晚年对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也做出了许多理论分析。当历史发展至十九世纪末,“股份企业”已经成为各行业中较为普遍的存在方式,恩格斯在一八八五年给考茨基的信中谈论,计划在《新时代》杂志发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的两篇论文,其中,第2篇手稿标题就是《交易所》,其中就论及当时股份企业的兴盛状况,“工业逐渐转变为股份企业”,“商业也是这样……全都建立股份公司了”,“银行和其他信用机构也是这样”,“在农业方面也有同样的情形”,“现在,一切国外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

希法亭论述《金融资本》时,股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已然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股份公司形式中,货币资本家作为对股份公司投资的股东,其货币资本进入企业生产过程被固定,继而进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股东获得对现实资本收益的一部分的要求权,但要重新取得货币资本或将资本作为货币资本随时支取,至少在同股份公司的这一投资关系中难以实现。交易所,也称为虚拟资本市场,是供证券交易的一种特殊市场,为股东实现其货币资本的回流提供中介渠道。

马克思称这种交易所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最突出的代表”。交易所为股东实现货币资本的回流提供条件,股东以股票等证券的市场价格作为获取货币资本的标准。这实际上同马克思论述所有权证书独立化运动所致的“现实资本”“假象”相适应,也即所有权证书在市场上的流通,似乎除了其本身对现实资本权益有权索取外,还形成“现实资本”,希法亭称为“第二资本”,是“纯粹虚拟”的。

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一种“资本”在市场中“以计算上的存在”流通及作用,而且在股票等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上还存在由现实执行职能的资本,“在其他收益凭证中,这种证券资本的虚拟的、纯粹计算的性质便完全无可怀疑了”。希法亭在此指代的这种“纯粹计算的性质”的证券同较为高级的虚拟资本表现形态相适应。前述已知,马克思将有价证券根据平均利润率和一般利息率所表征出来的市场价格称为“资本化的收益”,是一种幻想的资本。

希法亭在马克思论述基础上,将“产生平均利润的资本与产生平均利息的资本之间的差额”表述为“创业利润”。伴随经济发展及信用事业的推进,对创业利润的追求及竞争逐渐迫使交易所的部分职能向银行让渡,银行在扮演资本借贷的中间角色的同时,不断扩展自身业务范围,在证券等交易中逐渐上升为主角,并在同产业资本的关系层面也发生变动。希法亭论述银行职能的拓展延伸,揭示银行资本深度虚拟化的发展趋向。马克思认为,银行源自于货币经营业,其主要职能在于对货币的借入和贷出,银行的主要利润也源于这一借贷利息之间的差额。

同时,马克思也指出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过渡的票据交易渊源,商业票据贴现促使银行信用的出现,并在逐渐代替前者过程中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马克思将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囊括于虚拟资本范畴的论断,就基于银行资本中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即债权、国债券及股票等。银行职能的拓展促使其借助信用关系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货币资本的形式发生改变,通过股票的发行向产业循环过程提供能够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货币资本,成为银行职能延伸的主要内涵;相应地,银行获取的利润形式也不仅体现为对企业利润中以利息存在的剩余价值的索取,更多体现为对这一发行活动过程中对创业利润的获取。

可以说,银行发行活动为银行提供自行创造收益的契机,它可以通过银行股票的交易吸引社会货币资本的投入,并将作为虚拟资本投资的社会货币资本转化为银行资本,继而以投资产业股票的虚拟资本投资,将货币资本现实地运用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这也是希法亭所提出的在银行资本发行活动中虚拟资本的“双重化”过程。银行资本源于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社会资本对银行股票的投资活动,就实质而言也属于借入资本,在虚拟资本双重化过程中,银行借入资本不断转向银行自有资本,“银行将借入资本向自有资本的转化银行能获得的所有资本中可以用作投资的部分是它将外部资本转化为自有资本的界限”。

这种背景中的银行自有资本的增加及向产业资本的投资,不会对货币资本的供求关系及利息率产生影响。因为这种资本所有权的转化对产业资本所需求的借贷资本的量没有直接关系,银行中利润的量是固定的,其改变的只是利润在银行中的具体计算和分配。另一方面,银行自有资本具有持续扩大的趋向,这说到底在于银行对创业利润的争取及对产业支配能力的增强。银行发行活动职能的拓展为银行创业利润的获取提供条件,同时也使私人资本或社会资本通过银行中介向产业资本的投资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经济活动中的普遍化发展会导致两种显性结果:

其一是银行对社会货币资本的支配逐渐强化,并最终就整体而言促使银行——“中央银行”获取对社会货币资本的支配权;

其二是银行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投资,促使银行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并逐渐向支配产业发展的趋向靠近。

总之,银行职能的丰富,促使银行资本虚拟化及收益资本化的转化,即“资本的动员”,为银行创业利润的谋取准备条件,并使银行资本在货币资本形式上的存在便利化。伴随企业等市场主体对创业利润的争夺,银行加大对自有资本量的扩展,以确保货币资本在产业上的固定,进而为其获取利润并以股东形式支配产业发展提供坚定支撑。银行自有资本的扩张过程同银行虚拟资本的发展深化过程相统一。

但银行资本的扩大同产业资本中资本投资过剩的情形存在差异,产业资本投资或投机过剩所导致的结果是全然不同的,具体而言,银行资本规模的扩大能够在流通领域通过投资等方式不断消化,而后者达到生产限度则体现为生产过剩,并且产业循环过程中断使货币资本的回流也陷入困境,进而使银行资本中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匮乏,成为银行作用失灵的根本因素。希法亭阐释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在发展中的融合进程,系统概述金融资本的产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呈现新发展及新情况,卡特尔化作为一种历史发展过程,逐渐代替自由竞争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和突出表现,其在产业发展中表现为先进技术的使用及固定资本的持续膨胀,这在对资本流通及利润率平均化形成阻碍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间因竞争而付出的代价,进而加速垄断趋向的发展进程。

网址:“金融资本”是怎么形成的?与“虚拟资本”又有什么关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664553

相关内容

什么是流动资本?什么是固定资本?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什么是资本的本质?资本与金融的区别与联系。 资本的本质是指资本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在经济学中,资本通常被定义为用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资源、资金或资产。以下是资本的...
「公司注册资金」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的关系是什么
成本1秒上万 超写实虚拟人“烧钱”难题何解?
虚拟 明星货币?虚拟 明星货币是什么
ACE虚拟歌姬完成数百万美元融资,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发展规模及趋势解读(附报告下载)
一文看懂!虚拟数字人的本质、关键和未来
歌后邓丽君“重返”舞台,虚拟偶像还能整什么活?
资本到底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制造”虚拟偶像 ——基于粉丝与虚拟偶像互动关系的考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