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去世前看到自己年轻画像,写下一首高难度奇诗,狂得不可救药
苏轼是宋代全能型流浪写手,宋人可能没见过苏轼的人,但一定听过苏轼的诗词,就像他那些历经千年时光仍旧坚真弥新的千古名篇一样,虽然我们从他的字句中汲取的是豪迈与力量,但流淌在他的人生里更多的却是流浪和孤独。
苏轼活了64岁,卒于公元1101年半夏,在他笔耕倥偬的人生里,被贬是家常便饭,流浪是生活别称,所有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都是他的战场。1101年6月,已是风烛残年的苏轼辗转流浪至江苏真州,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多年前的一幅年轻画像,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金山志》记载了这个故事:“李龙眠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李龙眠即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他曾为苏轼画过一幅画像留于金山寺,而苏轼此次见到画像,仿佛和年轻的自己跨时空相遇,心中不免泛起万缕波澜,这一首奇作正写于此时。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此作颇有白话文的味道,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诗,是比较少见的六言诗,但不要认为它的创作就很简单,其实它比一般的诗更加难,平淡的语言之下蕴含着苏轼的大悲大喜,还有大狂!
首先,苏轼开篇就语出惊人,直接讲自己心如死灰,这与诗人豪爽豁达的性格,还有豪迈奔放的文风是极其不符的,尤其此时他已成白发老人,应该更看得开才是,为何会写出如此沦落之句呢?
其实,只要真正了解到诗人的人生简历,便不会发此疑问,但苏轼并不是为自己伸冤叫屈,他这样写是为下文做铺垫。第二句,身体像无法栓系的小舟,与上一句辉映,且体现了自己的老态。这首诗的灵魂和诗眼就在第四句上:如果问他平生的功业在哪里,苏轼说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有何特别之处呢?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曾经被贬的三个地方,是苏轼仕途失意的的伤心之地,可他偏偏说这三处是他的功业,目的何在?他大可以展开自己的人生图卷,划出辉煌与成就,比如任职礼部尚书或者祠部员外郎的风光,比如在阀州、密州、徐州做知府时候的洒脱,或者是他写下的那些足以光耀千古的名篇名句。这些他都不说,唯独说自己的痛处,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嘲,而且是高级自嘲,是拥有惊人自我解脱力的调侃方式,以云淡风轻的旷达来取代失意和痛苦,这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高度。
同时,苏轼看似只是摆出了自己的大悲,但实则蕴含了人生之大喜,即上面所说的风光之时,因为他摆出了所有不幸,自然会令人联想到他的辉煌时刻。再有第三个层面,苏轼用简单的“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名,写出了苏式大狂!
还记得“乌台诗案”的左谤朝廷吗?这首诗的妙处颇有雷同:我有高光时刻,也可以写朝廷待我不薄的时候,但我偏要写受委屈的样子,这不明摆着是变相地指责朝廷吗?即便是在即将离世之前,苏轼仍不惧一切,冒着晚年不保的风险,继续干着任性的事儿,写着任性的诗,简直是狂得不可救药。
责任编辑:
网址:苏轼去世前看到自己年轻画像,写下一首高难度奇诗,狂得不可救药 http://c.mxgxt.com/news/view/68132
相关内容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赏析斗了半辈子的苏轼和王安石,登上名山各写下首千年经典,高下立判
高僧为开导苏轼不惜破戒,苏轼感动后写一首诗,成蕴含佛理的名篇
苏轼与高僧拼诗,一口气写下了8首咏雪诗,能找到一个雪字算我输
苏轼临终前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道破人生三重境界
三首中秋词,展现苏轼三种人生态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入狱,狱卒拿来一条鱼,突然崩溃大哭,写下一首诀别诗
苏轼临终一首诗总结自己的一生,英雄末路,满是自嘲,两句很出名
王安石拜相,苏轼专门写诗嘲讽,3年后王安石为何还力保他不死
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