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短视频成为全民娱乐新方式,原本处于主流娱乐视野边缘的老年人群开始成为短视频的玩家,他们“机不离手”,拍视频、小程序、直播、橱窗等各类新式操作信手拈来,完全不输年轻人。本期关注,记者走近那些玩短视频的“老年网红”,了解他们精彩的网络生活。
八旬婆婆玩短视频
收获近百万粉丝
郑婆婆在人民公园跳舞
慈祥的笑容、优雅的步伐、独特的舞姿……85岁的郑婆婆时常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热闹的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她打扮时尚,气质优雅,爱跳舞、走秀。因为欢快的舞姿和走秀,她成了一众舞友中的“明星”,更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在郑婆婆的抖音号,全是她跳舞、走秀的视频,目前总共获得98万多粉丝,1500万点赞。看着视频中郑婆婆欢快的样子,很多网友评论表示:“好优雅呀,向姐姐学习。”“生命在于运动,跳得真好,祝这位奶奶身体健康”……
郑婆婆名叫郑淑华,退休前是一名财务工作者,退休后拾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爱好——跳舞。“我喜欢跳舞,在哪都能跳,现在基地就是人民公园。”郑婆婆说,她跳舞基本靠自学,退休后爱去舞厅、礼堂看别人跳舞,然后自己学着跳,这一跳就是20多年。
2000年,郑婆婆开始练习走秀。她看完电视里的走秀节目就学着在家里走、在街上走,甚至还去太古里走过,哪里都可以是她的舞台。对于走秀,郑婆婆有自己的技巧:“走秀的时候,肩膀不能动,要挺胸收腹,要走成一字线,肩膀适当扭一下,但不要左右拽动,自然走姿就好看了。”
因郑婆婆特别上相,经常有人拍她。2019年年初,一位特别喜欢拍郑婆婆的舞友将照片发到抖音平台,郑婆婆在网络上开始被大众认识,并收获了大量粉丝。
后来,郑婆婆用自己的手机注册了抖音号,其儿子简单教了她拍、剪、发视频的技巧,她自己便每天摸索着拍视频发抖音。“我有时候自拍,在外面就请路人帮我拍”,郑婆婆说,拍完之后基本不需要怎么剪辑,配个音乐就能用。
郑婆婆说:“我玩短视频纯属爱好和分享,只要有人给我的视频点赞,有粉丝喜欢我,我就很高兴!”
通过视频分享生活
67岁老人成“网红”
刘树君做的”双胞胎“特效(图片来自其视频截图)
“军姿依然,每天练步”“四川眉山志愿者关爱老战士,让人世间充满了爱”……在刘树军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会转发他自己视频号发出的视频,发送的内容广泛,有他自己走军姿的,有接送孩子的,有做志愿者的,只要是生活中可以被记录的,他都不会落下。
居住在眉山市彭山区的刘树军今年67岁,曾是一名军人,因热情正义的性格,十分受大家喜欢。刚开始玩视频,是一群跳舞的老年人,为了展示自己的风采,请刘树军把他们的视频发到抖音上去。后来,爱发朋友圈的刘树军发现视频号里的视频可以直接转发至朋友圈,2022年8月,刘树军开始主玩微信视频号。
刘树军告诉记者,他没有特别的策划,发送的视频内容也很杂,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发送。经过一年的拍摄,目前视频号粉丝在一万左右,播放量高的时候能达到100万以上。
虽然数量和质量不能跟专业的短视频创作者相比,但刘树军依然保持着“一周一更到三更”的发布频率,还逐渐学会了简单的剪辑加特效等短视频创作方法,现在他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剪辑软件,快速制作出一条短视频了。
在刘树军看来,视频号是丰富朋友圈表达的一种方式。玩视频号之前,刘树军就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随手拍下的风景、人物照片,偶尔还会写诗或者分享政策新闻。刘树军告诉记者:“有了视频号之后,我逐渐能收到粉丝的点赞了,把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后,还能增加我的粉丝量,也有了一部分收入。”
“我没有赚大钱的想法,重点是收获了快乐。”刘树军说,坚持不断的拍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大脑思维,让自己实现了健康快乐。
专家建言
#
重视线下社交活动 别过度依赖网络视频
四川省养老服务发展协会会长王小平指出,短视频是老年人展示技艺、分享知识的平台,能帮助老年人积极融入和适应社会。但是,如果过度依赖玩短视频,会让老年人高估短视频制造的情绪价值,忽略线下社交和锻炼活动的必要性。此外,短视频还存在安全隐患,老年人容易受到虚假广告、网络诈骗等侵害。
王小平指出,让老年人快乐“融网”,需要社会各界帮助。一是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文化氛围。家人和社会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注,多与老人交流,为他们积极创造线下活动空间。二是在老人学习拍摄、剪辑短视频的时候,应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帮助,解决他们在玩短视频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三是短视频平台要通过建立界面创新、安全审查制度,搭建适老、方便、安全的短视频平台,让老人在发视频的时候更轻松容易,刷视频时不沉溺其中。四是家庭、企业、社区、社会共同推进互联网在老年人群体的覆盖面,促进老年人广泛用网,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记者微调查
//
老年人已经成为当下网络视频的“刷屏”主力军。但他们都在“刷”什么内容?每天花在视频上的时间又有多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位老年人。
叶淑华(71岁,成都市新都区):没有规律,刷朋友圈看到有视频就点进去看看,一般在半小时左右,跳舞、正能量的视频居多。
周飞龙(82岁,绵阳市涪城区):每天大约刷1个小时,主要看科技、文化、艺术类视频。
刘晓康(71岁,成都市武侯区):大部分时间是听音频,刷视频每天在2小时左右,国际、军事新闻居多。
刘登先(75岁,成都市新都区):每天刷一至二次,每次十分钟左右,新闻类为主。
刘国梦(67岁,资阳市安岳县):有时20分钟左右,有时一个多小时,每天平均一个小时,最喜欢看国际形势、国家大事类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征稿详情
晚霞报
编辑:税寒雪
校对:周彦君
排版:何晋州
审核:税可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