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刑变缓刑?官员醉驾撞死环卫工人一案值得深入追问!

发布时间:2025-04-16 20:43

免刑变缓刑?官员醉驾撞死环卫工人一案值得深入追问!

此前备受争议的“官员醉驾撞死环卫工人”一案有了新的进展,陇西县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再审进行了公开的审判。法院综合考虑了毛志尧自首、认罪、悔罪、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被害人家属谅解等等情节,对其以交通肇事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从免刑到缓刑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给别人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其人身并未受到羁押,其具体的法律后果并不相同。按照《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是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红线之一,已在职的会面临开除。免刑和缓刑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后者属于法定刑罚,其二者最为直观的差异在于对涉事官员公职身份的实际影响。

此案,毛志尧醉驾被免刑的事经过了网友的不断发掘和发酵,只是当地光放在免刑判决生效近一年后,按照规定配套程序给出相关党纪政纪处分时出发了“舆情”。一审免刑且备受质疑的官员醉酒致死案,再审缓刑的结果是否依然有不同意见尚不可知,毕竟在公众的眼中量刑正义标准会加入颇多朴素的案例进行比较。


毋庸置疑的是,官员醉驾致死案从司法案件发展成了公共事件,本案承办检察官在一审免刑判决作出后的个别“不当言论”,显然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如果判刑,丢工作会对他的生活造成影响”,这句话似乎带着些许的人情味,但描述的并不是很专业的“免刑”理由的陈述,客观上加重了公众对被告人公职人员身份影响司法的猜测和质疑。

本案的一审和再审法院均为陇西县法院,不排除除此番再审过程中的各种从轻、减轻和缓刑理由亦曾是此前免予刑罚的考量因素。


此前,甘肃省检在经过阅卷审查和对案件事实、证据、具体情节及判决和研判后,对案件给出了“刑事处罚明显过轻”的判断。一审和再审判决在罪与非罪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因为具体量刑问题引发公众焦虑,事实上都免于羁押的结果得到的法律界评价却有不小差距。

本案一审结果引发热议时检方“为被告人保工作”的说法,如果在提起公诉时曾作为检方量刑建议被提出,可能也是对这种专业司法判断的不当干扰。


法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就事论事。无论是对诉讼各方强弱的过分渲染和先入为主的判断,还是基于“公职共同体”产生的某种庇护或者同情心理,都可能是司法实践中容易被人为带入的法外因素——权力干扰可能只是干扰的一种,相对封闭的县域政治土壤、熟人社会的人情世故等等也是事实上让具体司法的判断面临考验。对此,你们是怎么看待此事的,不妨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笔者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免刑变缓刑?官员醉驾撞死环卫工人一案值得深入追问! http://c.mxgxt.com/news/view/807841

相关内容

周蓬安:干部“醉驾”撞死人被免刑责,没腐败才怪
毕玉玺比判死刑的王怀忠多贪800万 咋是死缓?
死刑犯器官捐献调查
明星打人被判缓刑案例解读
昆山反杀案被认定正当防卫不负刑责的于海民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相声演员刘惠醉酒驾车被判拘役四个月
男演员诱骗88人至柬埔寨从事电信诈骗工作,获刑18年
41岁港星杨明被判正式入狱!刑期为18天,多次涉醉驾死性不改
沈阳法院系统首次作出撤销缓刑裁定 一缓刑罪犯被收监执行
酒驾醉驾党小组讨论发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