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一场围绕“大瓠瓜”的精彩辩论,揭开了“道”的实质
庄子和惠子围绕“大瓠瓜”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原因是什么呢?结果又如何呢?来,我们一起聊聊。
在庄子《逍遥游》里,惠子用一个“大而无当”且“大而无用”的“大瓠瓜”来讽刺庄子先生所倡导的“大道”无用。而在庄子先生看来,非是“大瓠瓜”无用,而是惠子“拙于用大矣”!
惠子从魏王处得到了大瓠瓜的种子,精心栽培,终于收获了能够容纳五石之量的大瓠瓜。但这些大瓠瓜用来盛水,则容易开裂,用来做舀水之瓢,又不便操作和安放。所以惠子就把这些大瓠瓜砸了个稀巴烂。
如果将“大瓠瓜”看作是庄子所宣讲的“道”的话,惠子认为庄子之道是不切实际的。所谓的“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以及“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等等都是从实用主义来否定“大瓠瓜”的存在性和功能性的。在惠子看来,不论你庄子将“大道”描绘的如何神奇瑰丽,或是超然脱俗,对于社会家国,乃至于人民的实际生活都没有意义。惠子强调的是所谓的“物”的功用。而忽略了人类乃至于社会属性的另一面,那就是“精神”的世界和家园。
庄子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在庄子的看来,可以用这些大瓠瓜制作成大樽,浮游于江湖之上,做渡河之器。那么这些大瓠瓜就“用得其所”了,又何必“忧其瓠落无所容”呢?“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句话就已经很不客气了,说的好听点,难道你惠子心窍不通吗?说的不好听点,你惠子无异于“猪油蒙了心”。
任何学说思想的传播或是推行,其实都离不开当时现实社会的环境。庄子和惠子二人,当时正处于“战国中期”。这个时期,天下人心思动。各个诸侯国都很精致的打起来各自的算盘,都在想着如何扩大自己的疆界甚至问鼎称王的心思也不是没有。如果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还是个摆设的话,各个诸侯国还是会去装个样子恭敬一下下的。而到了战国时期,连这个所谓的样子大家都不愿意装了。正因为时势发展成了这样,所以各家学说思想也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个很正常。
中国的道家文化其实历史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说道家文化才是中国文化真正的源头。这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道家不能完全等同于所谓的道教。诚然道教自然传承的是道家文化,但道教作为道家文化载体的作用则更加倾向于“宗教化”。什么是宗教化?其实就是将道家文化小众化了。这里面有很多原因。这里面也有很多历史发展的必然。当然这里面也有非常明显的利弊。
所有学说思想的产生,最初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迷惑”的。道家思想如此,儒家思想如此,诸子百家的思想通通如此。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人,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出现了迷惑,都可以从道家思想或儒家思想,乃至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答案。
但宗教则不然。宗教将这一个思想受众的范围缩小了许多,甚至是把这种思想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的宗教人士手里。他们认为他们更专业一些。
你自己去买本《道德经》或是《南华经》去学习理解甚至发挥运用是一回事,让一位道长仙师给你开示《道德经》或是《南华经》则是另一回事,而让一位大学教授给你上一堂关于《道德经》或《南华经》的讲座,则又更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的被称为盲修瞎练,有的被称为迷信思维,有的则被称为空谈误人。
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在战国时期,虽然诸子百家都很活跃,但当时真正的风云人物,搅动天下大势的正是惠子先生这一类人。其他的还有还有苏秦,张仪,邹忌,范雎……等等。他们纵横捭阖,活跃于合诸侯国之间,谈笑间风起云涌,行动处灰飞烟灭。一时间好不风光。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了因应时势的改变。
我们不能简单肤浅的说这种改变就是先进的或是倒退的。只能说这种改变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是没有办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家思想也不例外!
到了战国时期,真正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就是庄子先生。这个没有之一。但我们熟读经典就会发现,庄子先生的学说绝对是秉承老子道家一脉的,这个毋庸置疑。但庄子先生更侧重个人精神的修炼和涵养。庄子先生很少谈及政治和军事,甚至连家国社会都很少讲。
庄子先生在身逢乱世的情况下,他更加注重自己身心的超脱。从而无视名利。这也就是后世学人误会“道家消极避世”的由来。而庄子先生所要表达的是生命自由的纯粹性和重要性。为了实现生命的自由和纯粹,他可以放下世间一切的名利执着。
惠子则不然!惠子,孟子,苏秦,张仪这些都是要做豪杰的,都是要做大事的。所以从思想根源上,他们就完全不同。
惠子认为庄子之道大而无用,行不通;庄子讽刺惠子不善于用“大物”,更是劝惠子将大瓠瓜做成“大樽腰舟”,浮游于江湖。二人辩论的很是精彩。
但精彩的还在后面,我们下回接着聊。
版权声明
网址:庄子和惠子一场围绕“大瓠瓜”的精彩辩论,揭开了“道”的实质 http://c.mxgxt.com/news/view/830853
相关内容
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寓言的哲理思想与智慧启示,你知道吗?浅谈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庄子和惠子的关系
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doc
庄子和惠子:友谊的真正含义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惠子与庄子的关系怎么样?两个人有着怎样的交情
五一吃瓜明星爆料:五一期间明星八卦大揭密,吃瓜群众齐聚分享精彩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