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熊晓鸽:融到15亿美元度危机(2)
意外走上风投路
“善于捕捉机会”的个性,在熊晓鸽的成长经历中也有体现。从最初的电工到记者,再到留学生,直到如今的“中国风投第一人”,相比众多理工科背景的风险投资商,熊晓鸽显得十分特殊。
今年54岁的熊晓鸽曾经在湖南湘潭做过4年电工。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上湖南大学外语系。上大学时,因为一直办校报,熊晓鸽做起了记者梦。1984年,他考上了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研究生。两年后,他到新华社实习。当外人向这个年轻人投来艳羡的目光时,熊晓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新闻业最发达的美国。申请到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奖学金后,他揣着仅有的38美元远走异国他乡。
到美国后,熊晓鸽用了8个月时间完成了2年的课程。因为“只有一年的奖学金”,熊晓鸽加班加点地学习,每天只睡4个小时。1987年底获得硕士学位后,熊晓鸽继续攻读国际经济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美国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电子导报》当记者。原本,熊晓鸽可以照着自己的理想道路走下去,但与IDG董事长麦戈文结识后,熊晓鸽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由于采访,熊晓鸽结识了众多风险投资家。1991年,熊晓鸽把自己在《电子导报》工作的心得与思考写成了一封信,寄给了曾经采访过的麦戈文,其中主要阐述了“电子杂志在中国大陆的未来”的想法。麦戈文看完信后,对他的深入分析和远见颇为欣赏,立即把熊晓鸽挖到了自己门下。
1991年11月,熊晓鸽正式到IDG上班。1992年圣诞前,麦戈文要求熊晓鸽和另外两名同事各自拿出今后开发中国及亚洲业务的计划书。当所有的人都在为迎接新年而狂欢时,熊晓鸽一人在办公室熬夜写计划书。次年1月2日,只有他一个人按时递交了计划书。
熊晓鸽的计划被最终通过,他本人也正式成为“IDG亚太区总裁”,终于可以回到祖国大展拳脚。1993年,他代表IDG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他因此被誉为“中国风投第一人”。
当时的熊晓鸽,还是风投领域的一个“门外汉”——他只是采访过很多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商而已。在最初的日子里,质疑不断:“在有些国内的创业者看来,我们好像是说话天花乱坠的骗子。我们愿意投入资金,只做小股东,也不那么看重赢利,还会适时退出,他们都不相信,天下还有这种掉馅饼的好事?”几年后,情况逐渐有所改观。
1998年,熊晓鸽代表IDG集团与中国科技部策划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在此后7年内向中国的技术产业提供10亿美元的创业基金。如今,IDG已经投资了国内200多家公司,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IDG在不同阶段介入过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IDG投资过的中国企业,包括腾讯、百度、搜狐、搜房、携程等等,如今都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
多面熊晓鸽
熊晓鸽话语和缓,很爱笑。他认定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因为他有很多互不搭界的梦想。
“小时候我还想当音乐家,可是家里太穷,没钱买乐器”,熊晓鸽说,后来等家里有钱给他买小提琴的时候,又已经太晚了。“比我小五六岁的小孩几天就学会一首曲子,我拉3个月也拉不顺。后来,我又喜欢上唱歌,而且先天条件不错,可是却从来没有机会找老师来教。”
在新华社实习时期,熊晓鸽梦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志愿军,在上甘岭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战场对我来讲有一种特殊意义。”熊晓鸽说:“如果能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到中东去,肯定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2004年,熊晓鸽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设立了两项个人奖,分别是“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和“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后者专门用于奖励报道亚洲的优秀记者。“2008年获得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的就是一位在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进行新闻报道的女记者。”
作为《时尚》的国际版权引进者,熊晓鸽近几年逐渐成为各大时尚活动的座上嘉宾。“其实我本身并不是个好时尚的人,但因为工作关系,也不得不开始关注一些时尚方面的细节。出席时尚活动时,我也不得不‘打扮’一番。”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熊晓鸽手戴国内少见的雅典腕表,身穿意大利名牌西装,办公室里摆满了时尚类杂志。
网址:IDG熊晓鸽:融到15亿美元度危机(2) http://c.mxgxt.com/news/view/882011
相关内容
熊晓鸽:IDG曾7周融资13亿 电影业可掘金清华企业家讲堂: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从38美金到38亿美金
艾问熊晓鸽:IDG沉浮录,被边缘化的背后是什么?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让科技飞起来的创投“教父”
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 VC抢项目 撞见时苦笑
熊晓鸽:金融风暴让投资人出手更谨慎
熊晓鸽:“触电”的风险投资家
VC成功录:熊晓鸽“脉”行天下
硅谷明星公司News Break获1.15亿美元C轮融资,IDG资本投资
熊晓鸽: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