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代工企业(OEM)一直扮演着低调的幕后英雄角色。
他们专注于生产,把精力投入到提升技术、效率和降低成本上,习惯了「接单-生产-交货」的循环。
品牌?那是甲方爸爸的活,关我啥事?
但最近几年风向变了:贸易大战、成本上涨、订单外迁,让不少代工企业开始思考:「要不要做自己的品牌」?
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有人调侃:
「不做品牌,等死;做品牌,找死」。
代工企业做品牌,到底是不是开玩笑?欢少这回来聊聊OEM代工企业做品牌这事儿。
小孩子才随便做选择,大人首先要分析利弊。
一、代工企业做品牌的「利」
(1)利润空间更大
代工企业累死累活利润率通常只有5%-10%,而品牌商的毛利率可能高达30%-50%。成功的品牌能带来更高的溢价,进入价值竞争的赛道。
(2)掌控市场需求
通过直接面向消费者,能第一时间获取市场反馈,调整产品设计和功能,凭生产能力推出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分享市场增长红利。
(3)提高企业价值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打造自主品牌能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更具长远发展性。当然,有自主品牌让老板也更有「面子」。
二、代工企业做品牌的「弊」
(1)前期需要投入
市场上各类品牌早已林立,面临市场渠道开拓难、消费者认知度低等问题,前期需要投入,包括研发、营销、渠道等,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
(2)缺乏营销经验
大多数代工企业的优势在生产环节,而非市场运作,进入品牌领域意味着需要跨界学习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客户洞察等与「管厂」不同技能。
(3)影响客户关系
当代工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时,可能会与现有客户产生竞争关系,甚至失去订单。如果处理不当,企业可能会陷入客户流失的困境。
对代工企业来说,做品牌是一把双刃剑。
诱惑清晰可见:摆脱「打工人」身份,掌握定价权,赚取品牌溢价,甚至成为下一个安克创新。
风险也显而易见:要持续投入资源、时间、精力,也要冒着可能「做不起来」的风险。
具体要如何切入,才能增加OEM代工企业做品牌的成功概率呢?
根据欢少多年的从业经验,给出四大建议。
三、代工企业做品牌的四大建议
(一)确立品牌定位,巧蹭「代工光环」
代工企业最大的能力,是多年服务国际品牌积累的品控能力和供应链话语权,这些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品牌信任状,但必须讲究策略。
首先是要确立自己的品牌定位,强调自身核心长板,是主打「高性价比」、「大牌平替」,还是「核心技术」,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可信度。
例如:某小家电品牌宣传时,提到为戴森代工核心电机十年,同等品质,价格只需1/3,并附上工厂生产线视频。
消费者就可瞬间建立信任,戴森的技术背书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前提是要注意知识产权,优先选择已解除合作或允许披露的客户案例,也可以展示现场生产过程,直接秀肌肉。
(二)细分品类切入:转向「用户思维」
代工企业可以从小众、细分的产品渐入市场,关键要找到「供应链优势」与「用户需求」的交集点。
比如:东莞某耳机代工厂发现,电竞玩家对耳机的延迟率和舒适度极为敏感,而国际大牌很少专门优化这一需求。
于是他们推出「电竞专用耳机」,主打「0.1秒超低延迟+透气耳罩」,售价仅为雷蛇、罗技的一半,在抖音直播中一夜卖爆。
用小众、细分品类思维切入,是代工企业做品牌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所以,可以先做小范围用户调研,找到细分品类切入,再用代工积累的技术和工艺解决这些痛点,以「细分品类专家」搞定特定受众。
(三)拥抱线上流量:绕过「渠道壁垒」
线下渠道是代工企业做品牌的最大噩梦:商超进场费、经销商压款、库存积压风险,足以拖死一个初创品牌。
因此,要大力拥抱线上渠道,虽然现在线上流量也已经红利见顶。
对于内销企业来说,可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用「工厂直播」带货;外销企业可通过亚马逊、TikTok Shop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
如深圳某餐具代工厂,老板亲自上阵直播自主品的「抛光工艺演示」,9.9元的不锈钢勺月销30万单,评论区都在刷「比宜家还便宜」。
更高阶的玩法,是通过微信社群做私域运营,通过社群活动增强消费者粘性以实现复购。
(四)老板角色转变:变身「品牌掌舵人」
代工企业转型品牌的最大障碍,往往是老板自己习惯了「车间主任」的角色,现在要变身为「品牌掌舵人」。
具体的方法包括:
(1)老板必须下场学习:至少搞明白抖音的推荐算法、小红书的爆文逻辑、直播的留人话术,可以「不知其所以然」,但一定要「知其然」,否则你招来的人都无法考核,绝对Hold不住。
(2)大胆放权给年轻人:组建90后、00后主导的新媒体团队,他们可能不懂生产线,但「网感」强,在确保品牌定位与调性不变形的前提下,让他们去发挥。
(3)借力外部品牌专家:与品牌咨询公司合作,避免走弯路。不夸张地说,有时我们的一个「避坑建议」,就可以让企业少花几十上百万,有需要可以找欢少聊聊。
四、代工企业做品牌不是开玩笑
欢少认为:
代工企业做品牌并非天方夜谭,但也绝非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
你要稍为有点耐心,不需要成为下一个戴森或耐克,只要能在一群人的生活中占据一个细分而确定的位置,就已经成功了。
欢少最近推出「中小微企业品牌帮扶计划」,可针对代工企业搭建具有「自销力」的品牌体系,极具性价比,有需要可以详见下方海报。
在竞争不断加大的今天,品牌或许就是代工企业摆脱低利润困境、实现价值跃升的破局之道,取决于老板的决心与勇气!
作者简介:
陈文欢,人称“欢少”,资深品牌战略营销顾问,深圳必迈品牌战略全案咨询创始人、香港大学ICB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东莞市品牌促进会副会长兼品牌学院院长,东莞城市学院特聘讲席教授,现任多家集团企业的品牌战略营销顾问。
长期致力于品牌战略营销领域的研究,尤其专于品牌战略定位、品牌形象塑造、产品差异化挖掘、整合营销传播等,近年聚焦国内智能制造与新消费赛道的品牌营销创新探索,打造一站式品牌孵化机构。
曾操作过巩俐、李冰冰、徐静蕾、李宇春、杨丽萍等众多国内一线明星影视代言广告,创作的影视广告曾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力,众多作品被录入《中国广告案例年鉴》。
曾荣获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广州日报杯平面大赛、IMCC金网奖、Top Mobile Awards、金鼠标等众多业内大奖,曾带领两家公司进入“IAI中国广告创作实力50强”,曾担任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评委。
服务客户包括世界500强等大型头部企业,也涵盖中小发展型企业或初创品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