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丨古时的师生称谓
“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通称“教师”。韩愈《师说》开宗明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国人对教师的称谓很多,有以“师”打头的,如师长、师傅;有以“教”打头的,如教习、教职、教授等;还有以“讲”打头的,如讲师。
历史上,“师傅”一词出现较早,一开始泛指老师;秦汉时,“师傅”演变为专指辅弼国君的官,即太师和太傅的统称。至南宋后,“师傅”一词开始回归市民阶层,成为对他人的尊称、敬称。
古时儿童启蒙阶段的教育多由私塾承担。私塾教师俗称塾师、门馆先生或先生。塾师,主要是科举落第的秀才或童生。“博士”本泛指博古通今的人,汉代指讲解经学的学官,后泛指儒师。“教授”,原为宋代学官,后来成为教书先生的尊称。“夫子”,是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也指古代教书老师。“西宾”“西席”均指私塾老师。
关于学生的称谓有儒生、弟子、门生等。“弟子”本泛指年幼者,后多指学生。《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学生对老师,奉为父兄,故自称“弟子”。汉人称亲自聆听老师教导者为“弟子”,称转相传授老师学问者为“门生”。后来,所谓“门生”,亦指在某人门下学习,为某人的学生。两人或多人之学同出于一师之门,则称“同门”。
如细致划分,直接受教的,称为“受业”或“亲炙”;称呼别人的学生为“高足”;虽未直接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称为“私淑”。“私淑”一词,语出《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大意是:孟子未能亲受业于孔子,但就学于子思之徒,因而得闻孔子之道,并以之善沿其身。《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后用“青衿”指代学生。
◎本文原载于《今晚报》(作者谭汝为),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址:长知识丨古时的师生称谓 http://c.mxgxt.com/news/view/906830
相关内容
七政与五星丨古天文古代称呼之亲属称谓
浅谈我国古代的亲属称谓
冷知识丨猫和猫头鹰是两种生物,但却有许多共同点!
你知道在我国古代如何称呼老师吗?
刘江被称“老师”,娱乐圈称谓乱象引发热议,网友各执己见!
浅谈古代人的师生及师徒关系
媒体关注丨春节福利!华东师大推知识直播普惠计划,明星教授联手校园UP主一起烹制新春“精神大餐”
强烈谴责娱乐圈用老师这个称谓!强烈要求娱乐圈明星不要互称老师
从“郎君”到“老公”:中国丈夫称谓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