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窑青花瓷:历史风格与特点探秘

发布时间:2025-05-02 00:52

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迎来了继元青花后的又一高峰,被誉为“诸料悉精,青花最贵”。这一时期,得益于郑和七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钴土矿青料,青花色泽鲜艳浓翠,间杂着金属光泽的黑色疵斑痕,成为永宣青花的一大特色。

永宣青花的胎质洁白细腻,釉层莹润肥厚,釉色多呈现白中泛青的美感。在图案装饰上,永宣青花摒弃了元代的繁密布局,转而追求疏朗有致的视觉效果。纹饰以花卉、瓜果为主,花鸟和人物则相对较少。画法上,永宣青花摒弃了元代和洪武时期的一笔点画,而采用双钩填色,并用小笔填涂,使青花色彩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笔触痕,这也是永宣青花的另一大特色。

在造型方面,永宣青花更是多样丰富。除了常见的盘、碗、梅瓶、玉壶春瓶外,还涌现出宝月瓶、无挡尊、花浇、八角烛台、卧壶等创新器型。这些新器型中不乏带有异国情调的作品,这正是对外贸易繁荣和文化交流的结果。中东、中西亚文化的输入对青花瓷的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造型到纹饰都留下了异域文化的痕迹。

以下五件代表作品更是将永宣青花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1、明永乐青花锦纹双系大扁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备受瞩目。壶身饰以海水纹、缠枝莲纹和锦纹,青花发色浓淡有致,展现出永宣青花的非凡魅力。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2、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梅瓶,则以细腻的绘画和青白的釉色让人过目难忘。肩部如意云肩内饰折枝莲花,腹部主体图案为竹石芭蕉等庭园景色,绘画精细入微,既有元青花的遗韵,又不失永宣青花的独特风格。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3、明永乐青花缠枝莲扁瓶

这件明永乐青花缠枝莲扁瓶,口径3.5厘米,底径为13×10厘米,高度达到31厘米,腹径则为25厘米。其直口长颈,颈部两侧还巧妙地装饰了如意耳,扁圆的腹部与椭圆形的细砂底相得益彰。颈部饰以折枝花纹,肩部则是精美的宝相花纹,腹部则通体缠绕着缠枝西番莲纹,胫部则以一周折枝花纹作为点缀。此瓶构图疏朗大方,纹饰纤细柔美,仿佛自然卷曲,蛋青色的釉面与鲜亮的青花相互映衬,更显雅致。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4、明永乐青花轮花绶带葫芦瓶

此瓶又称宝月瓶或抱月瓶,为明洪武时期首创的经典器型。高度为31厘米,口径3.2厘米。其口颈部宛如倒置的瓶形,颈肩部巧妙地装饰了绶带双耳,圆腹扁体,椭圆浅圈足更显稳重。口下部饰有一周缠枝菊花纹,绶带耳上则绘有折枝花卉纹,腹部外缘绘有一圈卷草纹,腹中心则为八瓣轮花,设计精巧,美不胜收。虽然清代康、雍、乾时期都有仿制此器型,但在造型、分量和青花发色上,都难以与永乐时期的精品相媲美。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5、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盖罐

这件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盖罐,口径达到17厘米,底径为15厘米,高度为28厘米。其唇口短颈,鼓腹圈足,设计稳重而大气。盖顶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宝珠形莲花花心钮,更添雅致。盖面四如意云头图案内饰以折枝花果纹,颈部则饰以朵花纹,肩部一周覆莲瓣纹环绕,腹部则是缠枝莲图案的天下,胫部则以一周仰莲瓣纹作为收尾。罐底青花双圆圈内,还书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楷书款识。圈足上的火石红和粘砂痕迹,更是见证了其历经沧桑的岁月。此罐胎体坚致洁白,釉面润洁肥厚,白中闪青的釉色宛如青玉般温润,青花发色浓淡相宜,部分还闪现出永宣特有的黑疵斑点,绘画自然流畅,无疑是永宣官窑青花的巅峰之作。

这五件器物均为永宣时期的青花精品,不仅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更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在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之后,青花瓷的生产经历了一段空白期,但到了成化年间,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在品种、造型及纹饰上迎来了新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时代风貌。在这其中,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承上启下,引领着明代青花瓷的发展方向。

成化早期的青花瓷深受宣德时期的影响,从胎质、釉色、彩绘到造型、纹饰,都透露着宣德青花瓷的影子。然而,到了中期,风格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这时,青花瓷选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没有黑铁斑,这种独特的呈色一直延续到正德晚期。随后,正德晚期出现了色泽浓翠泛紫的“回青”料青花,这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瓷器奠定了浓艳泛紫的基本色调。

在造型上,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趋于精巧俊秀,大型器物较为少见,而正德时期的器物则向敦厚方向发展。胎质白腻,胎体轻盈,釉面肥厚滋润,如同玉石般温润,釉色则分为洁白与青白两种。纹饰方面,花卉和动物纹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还有一些受宗教影响的纹饰等,这些在正德时期尤为显著。在画法上,开始采用勾勒线条的方式,并在线条内部运用一笔平涂的上色技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明代青花瓷作品。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首先是明弘治青花缠枝莲纹梅瓶。这件梅瓶高34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13厘米。它采用直口设计,口部相较于一般的梅瓶要大一些。短颈、溜肩、鼓腹、胫部内收,底部为平砂底。纹饰从上至下分为五层,以双弦纹相隔,依次为菱形锦纹、缠枝卷草纹、缠枝花卉纹、缠枝莲纹和仰莲瓣纹。腹部有明显的接痕,底足修胎稍显不规整,胎中泛出的铁斑清晰可见。这件梅瓶沿袭了成化时期的风格,胎体厚薄适中,青花发色浅淡,双钩填色精准无误,釉面肥厚如玉。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另一件是明正德青花盘口瓶。此瓶高29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厘米。它采用盘口设计,长颈、鼓腹、胫部斜收,高圈足外展侈。胎体厚重,腹部同样有明显的接痕。口外沿饰以三角波曲纹,颈部凸起一周皮条装饰,并绘有圈点纹;胫部和足沿则饰以仰莲瓣和卷草纹。颈部和腹部的主体图案为蔓草纹间隔的圆形和花瓣形开光。底部青花双圆圈内书有“大明正德年制”两行楷书款识,字体端庄大方,笔画硬朗有力。此瓶器形规整大方,釉面青亮润泽,装饰更是彰显了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同时,它所使用的回青料也开启了嘉靖、万历时期青花瓷器蓝中泛紫的百年格调。

嘉靖、隆庆、万历,这三朝的青花瓷器,风格那是跟前朝大大的不同了!先说说色料,它们改用了回青料,还跟江西的石青料混搭了一下,这颜色,浓得跟要滴下来似的,蓝里还透着点紫,简直美翻了!这种色调,一直延续了三朝,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可惜,万历后期回青料没了,就改用浙江的青料了,不过那青色也是明快得很,雅致得很。

造型上,那就更丰富了,特别是万历的青花,造型多样,堪称明代之首!除了盘子、碗、盒子这些常规的,还有梅瓶、大罐、绣墩这些特别的,更别提那些方形、棱形的器物了,像上圆下方的葫芦瓶、方升、方形盖盒这些,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纹饰上,绘画技法主要是勾勒平涂,那纹样清晰得很,填色也是精细无比。万历时期还开创了个淡描青花的技法,就是用淡淡的色调双钩图案花纹,那感觉,清新又幽雅。题材上,那就更广泛了,除了传统的龙、凤、花卉纹,还有婴戏、鱼藻禽鸟、莲池鸳鸯这些生动的场景,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嘉靖时期,由于嘉靖帝信奉道教,所以瓷器上仙鹤内容的纹饰就特别多,都是常见的。

明万历青花花卉草虫纹花口盘口径28厘米,底径14厘米,高11.5厘米,口沿外撇,圈足,整体用回青做地,纹饰用了留白技法,那图案,精细得很!再看看这个明嘉靖青花上圆下方葫芦瓶,高30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2.5厘米,整体是上圆下方的葫芦形制,这可是嘉靖官窑的首创哦!口沿饰卷草纹,上部瓶身绘洞石花卉和蜂蝶草虫,下部瓶身的上平面绘4组折枝花卉纹,简直美轮美奂!

烨赫华翰《烨赫话瓷》系列作品

再看看这个明万历青花花卉草虫纹花口盘,简直就是艺术品中的瑰宝这盘子,高6.5厘米,口径足足有30厘米,底径也有18.5厘米,整体是个五瓣梅花形,造型别致得很。

这宽口沿,外折得恰到好处,深腹平底,还有那梅花状的圈足,真是精美绝伦。内沿上,卷草纹缠绕其间,内壁则是5组折枝花果,每一组都是那么生动鲜活。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内心的牡丹纹,真是国色天香啊!还有那蜜蜂、蜻蜓、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简直就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活气息。

再瞅瞅这外沿,梅花锦纹把5组开光隔得恰到好处,开光里面呢,又是杂宝纹,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外壁上,缠枝灵芝纹蜿蜒其间,这灵芝的绘法,那更是别具一格,菌伞顺时针螺旋卷曲,还有数道垂直的线纹,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杰作。

最后,底心青花双圆圈内,两行楷款“大明万历年制”,那是清晰可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年代和出处。

网址:明代官窑青花瓷:历史风格与特点探秘 http://c.mxgxt.com/news/view/927020

相关内容

在地在场在心 赏越窑青瓷“多彩幻境”
郎窑红釉堆塑花鸟纹瓶:瓷海明珠,匠艺瑰宝
中法艺术交流10年之约!施珍越窑青瓷艺术展法国鲁昂开幕
青花瓷的鼻祖——元青花,是如何出现并风靡于世的?
周杰伦青花瓷的歌词与来历介绍
是我国江南古陶瓷生产史中的重要链环之一:“白浒孤窑”款青花五彩鬼谷子下山双耳盘口瓶
元明青花瓷器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
明青花盖罐如何 看工艺与特征
浙江龙泉青瓷乙巳蛇年第一窑开窑
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