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一宿玩不够!这个村如何将一碗羊汤做成了“羊文旅”?

发布时间:2025-05-02 07:26

五一假期临近,遍及青岛多地的乡村游正悄然升温。这几天,在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塔桥村,村书记常伟正带着大家修补进村路面,“游客就要来了,咱得把最好的面貌亮出来”。这个曾为西汉祝兹侯古国都址所在地的小村庄,如今正以全羊宴、萌宠互动、田园研学等新玩法,吸引八方来客。从原先的“半小时吃完就走”到“三餐一宿”游,从单一的屠宰产业到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塔桥村的转型故事,正是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缩影。

4月28日,记者来到这座拥有330多户、1100多人口的村庄,做了一番“提前探营”。

从全羊宴到全产业链:羊驼、卡皮巴拉、孔雀站上“迎宾大道”

车子还没进塔桥村,道路两侧的花式路灯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再往前走,主干道旁居然出现了卡皮巴拉(水豚)、羊驼、孔雀、梅花鹿等小动物的身影。不远处,还有一辆崭新的小火车停在路边。

卡皮巴拉(水豚)永远是小朋友们的“心头好”

“以前客人吃了全羊擦擦嘴就走,现在能玩到天黑!”村书记常伟是土生土长的塔桥人,据他介绍,塔桥村一直以羊闻名,80%的村民曾以屠宰、养羊为业,如今已经依靠“羊产业+文旅”闯出新路:每逢周末、节假日,村里的全羊餐饮店桌桌爆满,有的客人甚至要在过道里就餐,而这两三年新建起的儿童乐园、水上项目、萌宠乐园、祝兹陶瓷工坊,更是让家庭游客流连忘返,一玩就是六七个小时。

塔桥村三面环河,历史上曾是西汉祝兹侯古国都址所在地。从很早开始,村子里就有了养羊的传统,后来逐渐钻研出了做全羊宴的方法,远近闻名。2018年,塔桥全羊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这些年,村民们陆陆续续办起了20多家做全羊店。

村口的小桥上全是羊造型

然而,因产业单一,村集体收入微薄,2022年,一直在外做生意的常伟返村后,带领村民将“羊产业”升级为“羊文旅”。“我们先是发动村民打扫房前屋后,搞好村庄美化,另外一个就是抓村集体收入,也就是让羊产业形成规模化的项目。”常伟介绍说,如今,村子里还建起了民宿,羊驼、卡皮巴拉等小动物的“加持”,更是吸引来了众多的亲子游、团建游。

可爱的羊驼也是“引流”小明星

塔桥村村委主任潘炳有介绍,如今,到了周末或节假日的中午,村里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上全是车,客流量较之前增加了30%以上。“以前每个餐饮户有六七个桌,一天都坐不满,现在明显不够了,招待不过来。如果不是提前预约,根本吃不上,来自青岛市区和潍坊的游客都有,大家都是通过口碑来的。”潘炳有说,不仅如此,民宿建成后,游客们的行程也逐渐变成了“三餐一宿”,晚上的篝火晚会、燃放烟花等节目,更是将气氛烘托到了顶点。

“我就想,让村里周六、周日有赶大集的感觉,我心里就得劲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村有些老百姓不是很富裕,过节没有钱,过年没有钱,也不敢换季节性的衣服,我可以三千两千的借给他们,可我总感觉自己力量有点小,可等我把这个村弄起来以后,实现良性循环了,人流量大了,老百姓无论干点什么,哪怕是自己种的白菜、地瓜、花生,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去。”常伟说。

村企联手“吃螃蟹”:“跨界”合作,玉米仓变“金库”

从千年侯国遗址到网红打卡地,从“欠债村”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第三批景区化村庄”,它的蜕变印证了一个道理:乡村振兴,既要“情怀”更要“路子”。记者了解到,现在塔桥村做全羊宴5桌以上的餐饮店,已经有11家。伴随着乡村文旅的发展,村里养羊的、宰羊的,还有运输羊的,收羊皮的,一下都带动起来了。

各式游乐设施,让亲子游更加有趣

塔桥村的成功转型,也离不开一场“跨界”合作。2015年,梦圆养殖场落户村庄,这个有着120万只鸡的养殖场,如今供应着全青岛1/4的鸡蛋。而它与塔桥村的“惺惺相惜”,更是蹚出了一条村企合作的新路子。

正是在梦圆养殖场的资助下,卡皮巴拉、孔雀、小矮马、羊驼等一众萌宠进了村。“我们西海岸就这两只卡皮巴拉,全在咱村!此外,我们还买了两只骆驼,最近就能送到。”提起这些,常伟一脸自豪。他指着路边的小火车介绍说,这也小朋友们的“心头好”,游客只需10元的套票就能玩遍萌宠区,坐上小火车,在村子里转一圈。

乘上“小火车”可以在村子里游览一番

不仅如此,在梦圆养殖场的帮助下,村子里还有了夜经济,每逢夜晚,村口及主干道两侧的“小提琴”等都会亮起来,游客们可以一边赏景,一边烤串,恣意享受美妙的乡村之夜。

这种村企合作的模式,还将延伸到了玉米供应链。记者了解到,由于养殖规模大,梦圆养殖场每天大约需要70吨玉米,为此,塔桥村正准备筹建一个粮库,收购农户玉米供应养殖场,每吨赚取差价,这既服务了养殖场,村集体也有了积蓄。仅粮库这一项,每年就能帮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

“养殖场帮助我们很多,下一步,我们还想帮他们育雏,每只鸡苗给村集体分两块钱的利润。”常伟介绍说,这也将为村里增加200万左右的收入,“在西海岸,咱可是村企合作的‘头一份’!”

从“单一产业”到“多方引流”:办养老食堂,欢迎大学生回村

2001年,年仅20岁的常伟远离父母,靠着早前帮父亲宰羊、卖羊肉的一点经验,独自一人到内蒙古做生意,七八年间足迹遍布内蒙古、青海,靠着往全国各地发羊肉,攒下了创业经验。“环境好了,人心齐了,产业才能活。”2022年回村后,常伟带领全村完成了环境美化,实现了产业升级,民生也得到了改善。他也因此获得了2024年度齐鲁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

不过,在常伟看来,这远远不够。他说,塔桥村还要继续打“生态牌”,充分利用胶河源头的优势,发展采摘园,推广优质的蓝莓、西红柿、草莓、大樱桃等农品。

这里临近胶河源头,游客可以体验乡野乐趣

采访中,记者还获知,塔桥村的生意经,还“念”到了青岛市区。就在2023年秋天,他们在市南区南京路旁的中联广场三楼开了一家萌宠咖啡店。下一步,他们还打算进一步扩大铺面,集中展示塔桥村的熏羊肉、草鸡蛋及优质农产品。“办这个,就是为了引流!”常伟坦言,通过它的推介,市区孩子们的研学、春游秋游,以及企事业单位团建,都可以上塔桥来。

为了节省成本,常伟还自己做起了视频,在爱奇艺、视频号,以及发朋友圈发布。有的视频点赞量已经超过1.4万,这让他非常满意。“给村民增收,给村集体增收,是我们村集体班子目前最想干的。真要照着我这个路子来的话,估计俺村百姓还能增收1/3。”常伟信心满满地说,“把游客们服务满意了,我们乡村振兴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村子之前的样子,如今已今非昔比

“下一步,我们村集体和企业干好以后,我们的想法很大,比如盘算着怎么把出去打工的村民全引回来,尤其是大学生。所以,我们就有那么个计划,你家孩子考上大学了,我们资助你读书,但是你毕业后得回来,为村里服务。”常伟说,在连续两年每逢重阳节、春节为全村147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慰问品的基础上,村里还准备建设老年食堂,为老人们提供一日三餐,“照顾好了一老一小,大家伙才能安心工作!”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存国 赵耀光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三餐一宿玩不够!这个村如何将一碗羊汤做成了“羊文旅”? http://c.mxgxt.com/news/view/932348

相关内容

羊宿舍
美羊羊与喜羊羊小说
客官你的羊到了
羊的瞳孔空
如何吃好一碗豌杂面
迷羊小鹿
喜羊羊:羊村又多一位新“团宠”,让美羊羊地位不保,灰太狼惊慌
美女喝了碗羊汤,老板却把碗给扔了,只因女人为帮哥哥而卖身青楼
白羊天蝎是宿缘
《羊了个羊》制作人揭密:3人开发,数据曾差到崩溃,如何成为全民游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