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师徒制

发布时间:2025-05-02 19:34

今天解释一下中国古代的师徒制度。
知识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前是非常宝贵的,不管是书籍还是百工之技都是一样的,所以古代的师徒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人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愿意教授知识和技术的师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异于再生父母,古代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的拜师是非常严肃正规的。如果是大户人家,把老师请到家里去教,那得要供吃供住。如果是普通人,拜了师以后要帮老师家干活,哪怕你自家的活没干完,也得先帮你老师家干完。
拜师之后,每到年上要买一些肉送到老师家,这叫“束修”。最初的束修就是腊肉,孔子的弟子就是这么给孔子的。但是后来也有给钱和其他东西的这个不用多说。
而对于老师呢?收了徒弟以后,如果他帮你干活,你要负责供他吃饭。还有些徒弟直接住在老师家,吃住都是他的。
学生除了束修以外,也不需要再给老师其他的学费,帮他干活就行了。如果不帮他干活,那当然要给钱啦!
出师以后,师徒的关系还是不算完结,只要逢年过节,当徒弟的都要去拜见老师,它是一种终生制的关系。
徒弟出师以后,如果老师帮忙介绍活干,那么他要抽成,尤其是搭台唱戏的,更是如此。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师傅收徒弟的时候。一分钱也没拿,一点东西也没收,就是没有束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徒弟出师以后要给老师工作几年来还情。还有吃住都在老师家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当然古代的一技之长是很宝贵的,同时,古人的活动范围也不大,师徒往往都在同一个地方干活。所以为了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往往都会藏一手两手压箱底的绝活,这也是默认的规则。
举例来说,如果师傅本身有十分本事,那么交给大弟子的可能有九分,其他的弟子七八分,然后压箱底的绝活是只有关门弟子才可以传承的。
而关门弟子往往都是在年老以后才收的最后一个徒弟,然后古代的医疗条件也不好,很多人还没等到收关门弟子,把一身的本事全部传下去,他就死了,古代有很多技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失传的。
古代的老师的权力是仅次于父母的,体罚学生那是常有的事,只要不打死,怎么着都行。
所以古代想要学习一门技术是非常难得的,就这样,还得有人愿意教你才行。相比起来,现在的知识就太廉价了。

网址:论中国古代的师徒制 http://c.mxgxt.com/news/view/941506

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师徒关系表熟悉的介绍下呗
浅谈古代人的师生及师徒关系
从“导师”到“师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师徒制建设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怎样的?师傅对土地重要吗?关系牢固吗?
师徒制
揭秘!古代师徒的关系原来不止我们想象的如此简单
古代小说师徒称呼大全,你知道几个
中国传统师徒关系迎来变革 “小师父”群体在崛起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先生的对话
戏曲、曲艺界的师徒关系已经变质,代师收徒、批量收徒皆是乱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