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沟通:教师与家长需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发布时间:2025-05-03 22:18

大家好,欢迎大家的到来,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与家长做好沟通。

与家长做好沟通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 ,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案 例

一 次 家 访

家访对象:小轩——在高一年级时曾经是一度很令老师头疼的学生,由于跟社会中一些无业青年的交往,给班主任增加了很大的管理难度。高二文理分班时分到了我们班。这个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很讲“义气” ,因此在同学们中间很有人缘。刚来到我们班的时候,我安排他做了卫生委员,工作认真负责,可是,十一过后就开始对工作不怎么负责任了。同时,上课也开始不认真学习,睡觉,说话,作业基本上都不能按时交。后来的一个多月里,还经常请假,午休也不回来,常常要跟家长打电话。

通过跟家长的沟通,才了解到这个孩子最近跟另一学校的一个女孩子在交往,正处在狂热期,有一天,他还去了女孩子家里,被女孩子家长发现了。这样,双方家长就开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他们施加影响。没想到,他们却更加逆反了,特别是快放假前的一个月,小轩情绪非常不稳定,时有迟到、请假的事情发生,也常常和父母发生冲突。家长束手无策,我在学校也是想尽办法,想让他先稳定地考完会考。二月初,为了能跟他进一步的交流,帮助他解决困惑,带他走出困境,我就决定去他们家里进行家访。

家访过程:2月7号,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我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去几个同学家里家访。小轩同学家住在朝阳区,我们班的小雪同学家也住在朝阳区,我打算那天上午去这两个同学家里家访。早上我给小轩同学的家长发了条短信: “您好!我是杨老师,假期快要结束了,我想去家里看看小轩假期学习的情况。 ”过了一个多小时,他的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不在家,整个假期都是一早就出去,晚上很晚才回来。她今天晚上跟孩子说一下,让我明天再去。

我这一听,更是不放心,更下定了决心要去看一看,一个假期过去了,他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我就约上了他高一时的班主任王老师,我们两个一起去他家里家访。结果,那天晚上,小轩回家后就给我来了电话,希望我能够去他们家家访,并且还要请我和李老师吃个午饭。

2月11号上午,我和王老师去了他们家,出了地铁口,他和他的爸爸来接我们。他们家住在朝阳公园附近,每天上学要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有时候是父亲送他来上学。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有些残疾的姐姐和一个两岁的小外甥女,父母年纪都已经很大了,对他非常的溺爱。父母都是单位的干部,很要强,平时对他的要求又很高,这样既溺爱又苛求,让他既不听话,又跟父母有了矛盾,父亲经常被他气得血压居高不下。

到了家里后,我和王老师就直接开门见山谈起了他的问题,我们从一个长者,甚至一个朋友的角度,对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给他指出了应该怎么去做,希望他能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同时,我也表示继续让他做卫生委员,这个学期能继续为班级服务。在一个上午的交谈中,他也对家长和我们表了态,尽力去克服改正。

家访效果:开学来小轩的学习态度明显积极了,还制订了班里的卫生值日表,早上也能按时上学了,各科任课老师也都说他这个学期来有进步了。这次家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分析

班主任的家访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做好家访工作显然是相当繁重的,家访前必须充分准备,确定家访的时机。为了提高家访的效果与质量,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家访的技巧与艺术。

1.家访目的清晰,认真做好案头

班主任家访前必须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可以写出家访设想,根据访问的目的与要求,家访一般有这几类:了解性、反馈性、探访性、调研性。了解性家访是在新生到校前后,老师需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社区环境,了解孩子的现在与过去、特点及个性,这类家访必须做到100%的访问。反馈性家访是根据孩子的现实校内外表现,与家长及时沟通、反馈,有利于家长配合教育。探访性家访是老师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调研性家访是老师带着研究课题,以探访形式在聊天中发现问题,积累素材。

家访应该有明确的要求,访问后要做好笔记与摘要,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中可以摸索与寻找学生成长的轨迹。

2.选择有利时机,达到预期效果

家访既有预定计划也有临时动议,绝不是毫无目的。特别是当学生发生了偶发事件后,班主任在怎样情况下与家长取得联系,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班主任的技巧与艺术,家访一定要改变原来传统告状式访问,避免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班主任对于特殊的访问必须要选择时机。

3.掌握沟通技巧,注重家访质量

家访是人际沟通的一个方面,既是沟通,那么它必有方法和技巧。家庭访问也有它的规范、技巧与艺术。例如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集中精神、学会聆听,说话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应该先扬后抑、正确评价等。班主任在访问前要认真“备课” ,作好充分准备,熟练地掌握家访技巧,访问后能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对老师增进信任,这样的家访是有成效的。家庭访问一定要注重质量,不求数量、不赶时间。没有效果地访问20家,不如有效果、能解决问题地走两家。

4.约定时间恰当,做到礼仪规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人们的尊重,她不仅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为人师表。孩子在幼年时的成长主要是以模仿为途径的,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力量。

老师们应该以精神文明使者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出现在家长的面前,家庭访问必须严格规范。例如不少学校在家访中明确提出家访应该:事先预约,必须准时;面带笑容,可敬可亲;不便时间,不宜上门;尊重家长,树立微信等。家访的规范、礼仪要求是很有学问的,这些还有待于各校老师在实践工作中积累、总结与创新。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

网址:好的沟通:教师与家长需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http://c.mxgxt.com/news/view/961146

相关内容

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精选15篇)
教师与家长沟通之法:携手共育未来
老师与家长如何保持良性互动?四把沟通“金钥匙”解锁和谐家校关系
家长如何跟老师打交道?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需要注意的有哪些?
会和老师沟通才是好家长,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这些技巧要知道
家长应该怎样与老师良好沟通?
家长孩子如何与老师沟通,认真做好这四个方面就够了,建议收藏
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亲子相处: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