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选高校专业指导人张雪峰前段时间。在自己的直播视频说:基层普通劳动者子女不要去学新闻传播学,还是以务实吃饱饭为主,新闻学不要去沾。
就是这样看似话糙理不糙的一句大实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让那些吃新闻传播学饭的老师们坐不住了。其中以重庆大学张小强教授为代表的更是直接批评讽刺与张雪峰唇枪舌剑。
紧接着,一大早厦门大学的传播学。老前辈邹振东教授也出来站台新闻学,双方你来我往打的不亦乐乎。君子发乎情,止于礼。众说纷纭。唇枪舌剑、慷慨激昂文辞斐然我们来重点看一看双方讨论的观点以及立场。
首先作为为普罗大众,尤其是广大基层人民子女选专业操心的张雪峰老师。他在视频中的原话是劝广大基层劳动子女不要去冒然报考新闻专业。
根据他的逻辑新闻学专业是万金油,没有太多专业的技术含量。与其报新闻学专业倒不如报考汉语言文学,毕竟考公务员的时候文学专业可以基本覆盖所有报考新闻学的专业领域。
尤其是现在自媒体满天飞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作为编辑与创作者,这更加迅速压缩了传统新闻媒介的就业空间。
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台这四个主要传播渠道,现在确实已经越来越日落西山。这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二零一六年之后。越来越多的资讯可以通过手机获得,从而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以前,如果有亲戚朋友在电视台或者是电台工作,或者是报社做编辑,那是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职业,而且需要巨大的关系才能进入,即便是你学这个专业也很难进入这样的体制内。以前的纸质报纸黄金时期会有很多的广告商打电话请报纸刊登广告,利润也是非常可观,即便是事业单位,他们依然可以达到自营自知,甚至有巨大的盈余。
如果你现在还坚持看电视的话,你会发现个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卫视现在的广告质量相比以往有了巨大的下滑,以前都是一些非常高大上的世界五百强都是请来明星铺天盖地砸重金拍摄出来的各种风格高质量的广告。
而现在基本上都是一些卖狗皮膏药和廉价的电视购物。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地方电台也需要。通过广告渠道部来获得生存空间。现在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网络户没互联网时代,所以自然质量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反对方的张晓强教授认为,现在的新时代新闻传播行业毕业生依然可以风生水起。尤其是现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时代作为科班出身的新闻传播行业,毕业证可以在各大互联网平台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报考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也可以独立自主创业,或者是去大厂。总而言之,他对新闻传播学的就业前景和专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紧接着厦门大学的教授,邹振东也站出来应援同行。
相比于张晓华教授的反击,邹振东老师可以说力量更加的浑厚功底老成。表面上是恭维了张雪峰老师,并认可他的某些言论。实际上却暗地里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了张雪峰一军,不知道接下来张雪峰该如何回击。
邹振东教授的言论非常具有力道,话里有话,有礼有节,语言功底扎实浑厚,而且打蛇打七寸入木三分。犹如太极拳令人招架不住,又没有大张旗鼓。
他首先肯定了张雪峰老师在选专业指导方面去我的强大号召力,同时邀请他有空来厦门大学,请他吃早茶。显示出了前辈应有的宽容与厚道。
同时,紧接着他又为自家站台,认为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开放堡垒,不需诚惶诚恐,为一家之言而随意左右了价值思维蓝图。
最有意思的是他还拿张雪峰这个给水排水专业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这样的身份来调侃。话里有话的意思是:你一个不专业的老师,居然来做专业的事情,本身就是不专业的。
按照这个逻辑起点,他又开始顺水推舟,既然你这个非专业的人都在做所谓的专业的事情,那么新闻学专业是不是也可以同样如此如法炮制呢?
这段话的反击可以说是直接命中张雪峰软肋。你竟然说新闻传播学就要不好,那你自己的专业不也是跨专业兄弟学的毕业生也可以去跨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新闻学专业就业的渠道是开放的,而你得出来的结论两者之间的逻辑是不对等的,换句话说。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不好就业并不是因为这个专业的本身。所以这样的逻辑推导,张雪峰是错误的不严谨的。
同时做为老一辈的新闻学教授也本着对学科的热爱,对于张雪峰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反思,也对于很多教授们在对新闻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向和导向提出了善意的劝解。
最后的这几点更多的像是一个老师的慎独与自省。
我认为老前辈最后的几个观点更像是对新闻专业的授课者所说的发自肺腑的一些感慨也证实了新闻学在大学体系内教学的与时代脱钩造成的尴尬处境的一种自我反思。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了,这不是一个新闻专业学的问题,很多学科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姑且不谈。
所以单从就业指导来看的话。新闻学专业由于自身所存在的技术含量,还是偏文字文科类的。而这个社会确实需要大量拥有扎实功底的正确舆论导向的媒体人。
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出经济价值。但是可以作为一种舆论导向,给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这一点在这个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重要。而且随着新时代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多元化,这样的传声筒也会以另外一种更先进的方式存在,但是这些撰稿人和执笔人都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和基本素养。
由此看来新闻学专业还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广阔就业者。
从电视台杂志报社转账到互联网。空间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内容其实还是大同小异。那些高质量的作品和媒体人一定是需要专业的新闻传播系统的知识所浸润涵养。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觉得新闻学专业还是大有前途。
这个问题最大的症结在于,大学所开设专业的新闻传播学与我们落地的现实媒体创作,两者之间究竟有多少的差异化。如果新闻传播学没有与时俱进,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体系的支撑,那么文学院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自学钻研,来抢夺这样的饭碗了。
倘若如此,那么它的特殊身份与独特性没有了,前途也就渺茫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