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对话马东:一场人文和犬儒的辩论

发布时间:2025-05-25 12:48

一位开书店的老板许知远面对着另一位深受年轻人喜爱、八面玲珑的马东。许知远问马东”这个时代是不是走向粗鄙化”,马东回答了“我没有那么自恋”。短短两句对话使得一个人走向了人文的立场,另一个人走向了犬儒的圈套。一段对话也定格了“十三邀”与“奇葩说”的未来发展。

01开场

“十三邀”是一档独特的谈话节目,许知远作为主持人以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去对各类新生潮流进行质疑,然后邀请嘉宾来进行采访。每一次,老理想主义的许知远面对各种公众人物的不解和质疑,都是民众的一场吃瓜大戏。这次采访马东也是一样。

当许知远在观看“奇葩说”这个节目时,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奇葩说”有着色彩对冲的布景,有着跳跃性极大的叙述方式,也有极其老旧的辩题。如此畸形的“奇葩说”到底为什么能够成为当下热门综艺,为什么会深受大众的喜爱。而恰巧“奇葩说”的受众正好是当今的90后与00后,不免深埋在许知远内心之中对于年轻一代人的担忧涌上心头。另一个疑问便是马东到底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平庸”的节目?

随后,许知远采访了奇葩说里两位台柱子辩手——颜如晶与肖骁。他去问他们俩对于马东的看法时,他们俩一致都认为米未文化(“奇葩说”背后的策划团队)是一个内容公司,是将生活之中的矛盾以辩论形式表演给大家看,让大家更容易接受。但是他们似乎对于马东的真实思想并没有理解与好奇。马东背后的深厚人文气息,他们似乎并没有发现,认为自己做一位演员就非常好。这场对话下来,许知远更是大为失望,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放弃了对于生活背后的探索,在深刻与大众之间依然决然地站在了大众的一方。“没有大众支持的东西,就不配作为深刻”,这样观念已经深入新一代年轻人的内心。

根据分析“奇葩说”的受众面和辩手的文化水平,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被大众痛骂很久的结论,这代观众不行。然而屏幕前的观众反过来也想问问许知远,“您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02辩论

跳出问题本身,似乎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就是马东为了恰饭不得不向大众低头,在大众与文化的两难选择上,马东先选择了大众然后努力向文化倾斜了些许。然而许知远在情操上的过于保守,对于大众的文化有一种傲慢和偏见。似乎还没有开始采访马东,其实结论已经有了,那么许知远后面到底要干什么?难不成逼着马东对镜头说“对不起,我一直是为了挣钱而谄媚观众”。下面与马东的辩论,本身结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更精彩的就是两人争锋较量的吃瓜环节。

一开始都是平淡无奇的对于马东个人经历的重现,马东对于奇葩说的认知“做综艺就是要让大众欢迎,要形成价值观冲突时最重要的”。然而,当许知远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奇葩说’做的所有东西都是没有必要的时候”,真正的较量就此开始。

马东一句反问“现在民智真的开了么”。随后马东解释文化其实真的就掌握在5%的人里面,剩下95%其实当不了文化的继承者。现在人只是因为科技有了发声的渠道,他们说的话被人们所看到,但并不意味着大众就是文化的传播者,可能只是文化的复制者。自己做的综艺节目主要面向人群是当代90后女性。

看似有道理,但还是没能回答许知远的问题。许知远直接挑明了问“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越来越粗鄙化”。当马东回答出来“粗鄙化对立面是精致化,我们曾经精致化过么?”马东自信的言语之中,其实偷换了概念。马东作为时代的前5%的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起大众教化的责任,像清朝当年程砚秋和梅兰芳一样提升大众的审美品位。许知远看破马东的诡辩之后,马东几乎没有任何余地,剩下只能说文化之间没有高下之分。马东试图否定了当下对于文化的追求,肯定着文化结果论。

当然许知远认为这些东西不能够说服他,便换一种方式问“你喜欢这个时代么,一点抵触的情绪都没有?”马东回应“我没有那么自恋”。好,到这里其实对话就可以停止了,因为对事不对人的马东现在开始对人了,再进行下去就只能骂街了。许知远终于知趣地停止了他的发问。大众认为马东怼得漂亮,而许知远“精神胜利”地认为自己真正刺痛了马东的内心。

聪明的马东当然知道自己其实前面自己都是诡辩,许知远都是对的。在节目最后承认了自己其实底色悲凉,自己没有许知远那么轴的性格特点。马东也知道自己面对更加深远的人文关怀,其实选择了无能为力,去拥抱了粗鄙的时代,是一个当下的犬儒主义者。然而,许知远其实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许知远居高临下地怼马东,自己为大众的文化情操却未作出任何贡献。自己更多是一种无力感没有办法面对当下的一切。是不是应该自己专心的写本书,而不是去招惹大多数名人。

03后续

马东的大获全胜,许知远的节节败退,已经分出胜负,他们也从对话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但如今看来马东和许知远的胜负其实还没落定。或许是一语成谶,在过去了三年内,十三邀和奇葩说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反转。

在知乎上奇葩说的主题热帖下,马东站出来站出来失态地反对储殷教授的观点:结婚是大多数人“最不坏”的选择是因为 55 岁之后需要照顾。大众逐渐意识到奇葩说本质是一个“向多数人灌输少数人的生活,来制造大众焦虑”的节目。“奇葩说”之中输出的价值观其实根本不能为大众所用,因为大众也不再吃马东所制造的焦虑了。然而,马东失态地站出来反对储殷教授,其实也是因为储殷教授触碰到了奇葩说的根本。在全民造神的舆论之中,“奇葩说”开始从神坛上跌落越来越不被大众所理解。豆瓣评分逐年下跌。

而反观“十三邀”,豆瓣评分逐季上涨,第四季登上了历史最高峰的8.9分。许知远从油腻的中年男人的转变为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其中伴随着许知远开始重塑自己的外表形象,也放弃了与大众名人对话,转变为和当代学者探讨社会问题。俘获了众多粉丝的好感。反时代思潮涌起时,许知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时代精神的风向标。

如此戏剧化的反转似乎更是一种时代的转型。面向大众的综艺其实是不接地气的是消费主义的,反而面向小众的文化才是更加质朴的真实的。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在许知远和马东的辩论之后形成了回潮,或许几年之后再来回看许知远和马东,大家也许会认为许知远其实才是辩论的胜利一方吧。

网址:许知远对话马东:一场人文和犬儒的辩论 http://c.mxgxt.com/news/view/1406154

相关内容

写作训练: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
马薇薇论文范文 马薇薇天生表达者和后天创业者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大家知道老友赛要来了吗,简单聊下参赛的辩手和辩题,欢迎各位补充讨论。
欧文名人堂:篮球界的一场热烈辩论?
因为8年前的一场争辩,马化腾与马云到如今仍旧是针锋相对!
相声有新人辩论
如何评价李成儒与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里的争论?
庄子和惠子一场围绕“大瓠瓜”的精彩辩论,揭开了“道”的实质
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论文选粹
释儒道与诸子百家的辩证关系如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