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王鼎钧、许渊冲、汪曾祺、季羡林有感
读了王鼎钧的四部回忆录,对作者飘零的一生感慨良多。中学历史课本记载的都是大人物和大事件,从没老百姓什么事儿。即便是大人物,也只是事件加上历史评价,黑白分明,不容分说。
王鼎钧的四部回忆录很好地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生动鲜活,一些上不了历史书的小打小闹(小规模战争也会死人的),也能令当地民众偏离原本的生活轨道,成为一只不知去往何处的苍蝇。这时候,家人、家乡这些平常如空气般司空见惯的存在,便成了寄托,无论身处何方,心都有所向,有底。
记得最早接触普通人的生活史,是陈存仁的《银元时代》。说是普通人,也还是彼时的名医,有头有脸。当时读了印象不深,囫囵吞枣而已。
这次,从王鼎钧四部曲开始,起了兴头。又看了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汪曾祺《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季羡林《牛棚杂忆》,甚至还读了望尘莫及的《邓小平时代》(望在太厚)。这几本书可以相互横向比较,最明显的是两个写西南联大的。还有王鼎钧与许渊冲和汪曾祺的对比——生于同一时代,人生如何出现不同走向。季羡林和王鼎钧对比——冷战时期两岸的对比。
论喜好,汪曾祺第一、王鼎钧和季羡林并列,许渊冲最后。汪曾祺是心理上的亲切,都是差生,后面会说到他在西南联大的状况。王鼎钧是四本书,看久了难免心生共情。季羡林,我只看了这一本,被豁达、幽默和正义感征服,佩服得很。至于许渊冲,无趣得很,好学生一枚。
先看下几位作者的生卒年:
许渊冲1921年出生于江西,于2021年6月17日逝世;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于1997年5月16日逝世;
王鼎钧1925年生于山东;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于2009年7月11日逝世;
前三者看似同一年代,但王鼎钧小点,没赶上在和平年代上大学,战乱求学更是坎坷。差这么几岁,政局变化莫测。王鼎钧的家庭属于山东大家族,比较传统。家族大,但这个在家族庇荫下的小家庭,也不很富余,只有一个长工,在书中写到过。战争让原本的社会秩序飘摇破碎,家人和长工一起逃难,尽管离开他乡,原本以土地维系的雇佣关系,或者主仆关系早已不在,后来也分开各奔出路。这四本书是王鼎钧身居美国后写的,十分敢说,连当时出逃台湾与特务如何打交道的事情都全盘托出。
四本回忆录读下来,看过一个人的人生,不得不感慨,大转折都是误打误撞、生死无常,小转折自己能才能努努力,不能说扭转乾坤,充其量是借力打力。
许渊冲在《永远的西南联大》书中没有提及家庭,略略说是贫穷。但书中还写道,表姐、表哥都在国外念书、留学,这怎么可能是个贫困人家。估计是被三番五次的革命给弄怕了,不敢说。不过,书中说自己的妹妹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似乎有些矛盾,不甚理解。
《永远的西南联大》写得实在不如人意。许渊冲原创内容少,多引用他人日记和回忆录。而且,引用名人这些内容,在我读起来有些显摆——哪哪个同学是后来的总工程师、知名大学教授、某国外交官等,名字列一大堆,生怕不知他们是同学。尤其杨振宁,大书特书。并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100,就是90,典型学霸式炫耀。
其中回忆教授的名目中,实质内容也是无聊得紧,粗读下来,吴宓是个色老头,热爱关注学生哪个好看,哪个漂亮,哪个着装如何如何。当然,这都是吴宓在其日记中记载的,算是坦诚。叶公超,陈寅恪等人记录的较少,和钱钟书交往较多,没事写个信,问个学术上问题,或者寄本书。此等行为,在我等社恐眼中,不得不判定许渊冲为社交达人,知道投在哪位老师门下,尽管对方爱答不理,客气相待,依旧频频写信。以上是我主观感受。
相比“学霸”许渊冲,汪曾祺就是个“学渣”,在《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一书中,写到自己不常上课,看杂书,不受教授们待见。梅贻琦说,大学不是高楼,是有大师。汪曾祺面对这么多大师,完全不理会,自顾自地在昆明野蛮生长,在系图书馆里读书到天亮回去睡觉。有意思。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编排得也好,从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到生活休闲状态、再到学校“开放、自由、民主”的风气等写开来,而后接教授的三两事,撒豆子似的,引人入胜。什么人出什么书。试想如果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估计上来就写和闻一多、沈从文的种种交集和事迹。无非为了抬高身价,令人高看一眼。
另外,看他们各自的老师也有意思。王鼎钧没有在西南联大,由于是编辑/专栏作家缘故,写的老师大多是工作上的上司和合作伙伴。汪曾祺老师是沈从文,兴趣、审美相投。季羡林老师陈寅恪,严谨、有真才实学,靠本事说话。而许渊冲更亲近钱钟书,往来书信较多。回想钱钟书的《围城》,冷嘲热讽,反面似乎也有势利一面。
网址:略读王鼎钧、许渊冲、汪曾祺、季羡林有感 http://c.mxgxt.com/news/view/286976
相关内容
不废风雅——汪曾祺的四方食事汪曾祺子女汪朗、汪朝谈其父亲
季羡林与吴宓
王宁 | 季羡林之于当今人文学术国际化的意义——纪念季羡林诞辰110周年
季羡林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
张曼菱:季羡林:“为自己不是右派而愧疚”
福利丨许渊冲译唯美唐诗、宋词:写尽岁月温柔,叙尽人生哲理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阅读体会之三——季先生与比较文学研究
林青霞向季羡林讨文气 赠送季老羊毛围巾
季羡林之子:想给它们个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