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陈丹青:从清华走出来,与教育制度抗争

发布时间:2024-12-22 07:41


  陈丹青,52岁,1980年以《西藏组画》而名声大噪,被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后游学美国。2000年,他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2004年年底,陈丹青向院方与校方正式 递交了辞职报告。他坦承:“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资料来源《人民网》

  清华很久都没出现一个可以在国内引起这般争议的人物。只要你输入“陈丹青”三个字 ,立时有大堆消息涌现出来。有持赞同之声,也不乏反对之人。他,就是如此一个集诸多矛盾于一身的人物。其实,是非只不过是挂在别人嘴边互相传递的玩意,不可能让一个清醒的人迷失方向。相对于他这么一个经历过文革风风雨雨的人,这些是非又何足惧哉!     


图为陈丹青

  对于一个敢于放弃清华教授的“光荣”职称的人来说,这些争议实在算不了什么。就是这么一个人,向中国顶级学府,乃至整个中国教育体制大呼一声:“……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其实早已暴露。衡量人才的标准的唯一手段是考试,录取人才的手段是考试,招聘公务员的途径也是考试……。众多考生一路从考试中打滚过来,这种屡考不爽的现象甚至可以伴随着中国公民走过他的一生,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 

    “人的才气,性情,素质,统统变成了表格数字,”陈丹青如是说。

    回忆百年北大,不乏诸多特立独行,性格与旁人相迥异的人物。既有在国内外取得广泛名声的大师,也有才气横溢的文人。文人学士最后因北大慧眼相中而成名的人物。这种包容百家,不拘一格的思想形成了人人称颂的“北大思想”。这,堪称中国教育史上极为辉煌的令人仰慕的一页。但时势造英雄也好,英雄造时势也罢。在用一种体制固定时人思想的情况下,能像陈丹青这样如此率真表达感情的人已经是很少见的了。不说因这种体制使得陈丹青招的第一届“博士生”是怎样被“废掉”的,也不说陈丹青在这种体制下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递出辞职信,仅仅就他那句愤然宣称的话:“对任何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试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 就可以看出在这种体制下带给人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多么的折磨人!


陈丹青作品:《西藏组图》之一

    就一个画家而言,这是发生在绘画界的事情。但明白人都能想得出,这是牵涉到整个教育界的事情。俗语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今,牵这一发也只不过是从奢侈的九牛身上拔掉一根毫毛而已。要改变中国整个教育界,谈何容易。单单凭一两个“陈丹青”的愤然而站出来说话又能给中国教育界带来什么?

    要改造的其实不是体制,而是人的思想。但思想的转变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最艰难书写的一笔,试观历代以来中国政府的表现就不难看出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一轰即开的原因。       “这就是体制的厉害”;“我不想再玩下去了”;“我知道,这样做是一种奢侈。”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人可以明哲保身。但中国教育发展的脚步却因此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老地方。若是这样,国内众多高校叫嚣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口号又从何谈起?发展是一种时势,但没有精明而有效的策略与办法,也只能被时势甩在身后了。中国教育,是一个时代的期盼,是一代代人的期盼,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期盼。

网址:(视点)陈丹青:从清华走出来,与教育制度抗争 http://c.mxgxt.com/news/view/411444

相关内容

陈丹青:学校教会我们竞争和规则,却没教会如何感受美
陈丹青
陈丹青海外磨就的自由灵魂
曾怼清华、撕姜文的陈丹青,到底骂了多少人?
陈丹青:我从没忘记自己一直是个老知青
张铁林挖清华美院墙脚 陈丹青:只是私下聊天
陈丹青谈祖父:为黄埔军校军官
盘点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十大文体明星(
陈丹青的十年:要和一切保持距离
盘点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十大明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