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爱情”吗?从“精神分析”角度解码《了不起的盖茨比》

发布时间:2024-12-23 19:51

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正式问世,奠定了天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坛的地位。这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之一”,曾多次被好莱坞改编成热门电影,受到很多人的讨论和追捧。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盖茨比的故事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讲述大众喜闻乐见的爱情话题: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故事男主人公名叫盖茨比,女主人公是黛西。为了获得黛西的芳心,盖茨比几乎付出了一切:

他艰苦奋斗,一步步从底层往上爬,终于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物;他挥金如土,在黛西家对面买下海景别墅,夜夜举办豪华盛宴,只为能吸引黛西的注意;他为掩护黛西的失误,不惜冒充杀人凶手,被人枪杀射死在泳池里……

很多人惊叹于盖茨比对黛西强烈而持久的爱,认为这是一部极富情感魅力的爱情小说。但是,如果从精神分析角度剖析这部含义深厚的作品,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与爱情无关的心理密码。

01 盖茨比对黛西一见钟情,并非真正渴望心灵亲密,而是追逐一种社会符号

在遇到黛西之前,盖茨比很早就立下了雄心壮志。他渴望成功人士的生活,从小就反复阅读励志书籍,把一本美国畅销书翻得破破烂烂。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作息表和为人处事准则。比如,练习演说和仪态、研究有用的发明、不再去沙夫特家浪费时间等等。

十七岁那年,盖茨比还为自己改了名字。他自称是上帝之子,必须为天父效力,“追求一种宏大的、世俗的、华而不实的美”。盖茨比的父亲也评价说:“杰米(盖茨比的原名)是注定会干出一番事业的……你有没有注意,他用什么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他在这方面从来都是很出色的。”

只不过,年少的梦想虚无飘渺,没有方向。直到遇到黛西后,盖茨比心中遥远、模糊的梦才变得真实、具体起来。

盖茨比第一次见到黛西,就看出了她的与众不同。“她像白银一样熠熠生光,安然高居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之上”“黛西是他认识的第一位‘大家闺秀’”“他发现黛西正是她的梦中情人”。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毫无疑问,黛西是上流社会的象征,她让盖茨比看到了另一种全新的世界和生活。

在和黛西相处的一个月中,盖茨比品尝到了爱情的纯洁、欢愉和美好。虽然盖茨比是用欺骗手段得到的黛西,并且原本只是打算“玩玩而已”,然后“一走了之”,但现在,他发现他已经投身于追求一种理想。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呢?当时,盖茨比正处于美国一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爵士时代”,人们被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着头脑,醉生梦死地追逐着一切可获得的刺激和娱乐,最流行的就是听爵士乐、喝禁酒和沉迷于男女关系等等。

在这种浮躁、繁华的社会背景,人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而非心灵上的满足。盖茨比身处这种社会大潮流之中,很难不被裹挟。

于是很快,一个美丽的梦开始在盖茨比脑海中成形。这是一个关于上流社会的美梦:巨大的财富、虚浮的名声和美丽的女人。而且,在此后五年间,这个美梦被盖茨比一遍遍编织、强化,彻底成为他脑海中牢不可破的幻境。

就像文化学者吴伯凡在《一本好书》节目中所说,盖茨比是“以他的那种痴情想象出来一个非常动人的场景,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场景只是一个场景而已,而且在实际的世界里已经悄然地幻化了,他刻舟求剑,一直在停留在那种夙愿里头。”

02 盖茨比竭力想要隐瞒的过去,为他开启了“心理防御机制”

为何盖茨比会执着于一个幻境?用精神分析学上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解释。

“心理防御”是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最早提出来的概念,其本质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它的表现有否认、投射、补偿和理想化等等。而在盖茨比身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

①对出身的“否认”

盖茨比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社会底层的农民。对于这种出生,盖茨比至始至终都十分排斥:

他把父亲吃饭的样子形容成“像猪一样”;“在他的思想里,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他们是自己的父母”;他自称“长大是在美国,但上学是在牛津”“家里人都死光了,他继承了好多钱”……

一方面,盖茨比渴望在心理上“杀死”给他造成创伤的父母;另一方面,他又渴望从父母那里获得“金钱”的滋养。这种自相矛盾的心理,既是盖茨比内心的双重渴望,却又违背正常的社会伦理,也无法被内心道德所接受。于是,无法消解的痛苦,便启动了内心防御机制,为他带来了逃避和否认。

②对黛西的“理想化”

除了极力否认自身外,盖茨比还对黛西进行了“理想化”。在他的想象中,黛西是纯洁、美好和永恒的象征。她不仅不会被世俗改变,还会从始至终只爱他一个人。

所以,盖茨比对汤姆(黛西的现任丈夫)喊:“她从来没有爱过你,你听到了吗?她会嫁给你,只是因为当时我很穷,她又不想等我。这是个可怕的错误,但在她心里,她从未爱过别人,她只爱我!”

盖茨比又要求黛西对汤姆说:“只要告诉他真相,说你从来没有爱过他,那些事就被永远地抹掉了。”

可惜的是,这一切不过是盖茨比自我的可怜想象,是他对黛西的完美理想化。所以,当黛西说出:“以前我是爱过他,但我也爱你”的时候,狠狠地刺痛了盖茨比的心,也无情地戳破了盖茨比的幻想泡沫。

事实上,黛西曾三次遗弃过盖茨比:第一次,盖茨比去参军,黛西被家人阻拦,没有去送他;第二次,黛西结婚前夜,收到了盖茨比的来信,但她痛哭一场之后,把信揉成一团,浸在浴缸里,溶化成了雪花般的碎片;第三次,黛西撞死了人,盖茨比在她家楼下守了一晚上,结果黛西只是在和汤姆吃饭、聊天,同时密谋如何把罪名栽赃给盖茨比。

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盖茨比从未试图去探究过背后的真相,却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而也最终造成了他梦幻性的悲剧,一种自我感动式的伟大牺牲。

③自我欲望的“投射”

心理学家张德芬曾经说过:“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盖茨比深深地厌恶自己的过去,那是他物质和精神需求都未被满足的痛苦世界;同时他又深深渴望着黛西,他想从黛西身上弥补他未曾获得的一切。矛盾的心理让盖茨比不得不编织幻境,然后一生为幻境买单。

03 这部看似讲爱情实则和爱情无关的小说,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启发意义?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和爱情毫无关系的小说,更像是一部畸形心理的戏码。而这种发现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哪些启发意义呢?

①拒绝理想化,爱一个真实、有缺点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幻想的神。

黛西是盖茨比想象出来的女神,她完美无暇,却又极度不真实。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和这样一个理想化的人进行亲密的情感交流。所以,宁愿接受一个有缺点的、真实的人,也不要迷恋上一个被自我想象扭曲了的虚假形象。

②学习爱的语言,用对方想要的方式表达爱意。

盖茨比为了博得黛西的芳心,为她买下豪宅、举行晚会,他想当然地认为,黛西会喜欢这一切,会被他的行为打动,也愿意和他重温旧梦。但事实上,当黛西真的来参加舞会时,盖茨比很快就发现,她并不喜欢这个聚会,她玩得并不开心。

美国著名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曾在《爱的五种语言》一书中指出,人们表达爱和接收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总结起来有五种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因此,只有当我们真的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愿意接受的方式表达爱意时,才能真正走进对方心里,让双方的感情得到滋养。

04 结语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盖茨比不过是终其一生在逃避年少时遗留下的精神痛苦。他固执地以为,财富和名声能为他抚平一切创伤,能为他赢得心中挚爱。他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编织美丽幻梦,并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转移到黛西身上。而最后的结果也表明了,他的这种追求和自我救赎,只是一种失败的尝试。

或许,只有当精神上真正得到爱的滋养,才能避免和减少这种空虚的悲剧。毕竟,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如果只想赚钱的话,这很容易。但是人们想要的不止金钱,他们总是想要奢华、爱以及别人的仰慕。”

网址:这真的是“爱情”吗?从“精神分析”角度解码《了不起的盖茨比》 http://c.mxgxt.com/news/view/447772

相关内容

了不起盖茨比中盖茨比对黛西态度变化分析.doc
如何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这一角色?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特朗普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中发现爱情与婚姻的踪迹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一样的心理学视角,揭露爱情失败4个真相
《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穷的时候,少谈感情多谈钱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演员表和角色介绍
《了不起的盖茨比》而我只能选择爱你或者更爱你
李奥纳多亮相《了不起的盖茨比》白西装扮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