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hr如何与高校就业老师打交道?
我们经常听到某公司的HR说:“我们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啊!”或者“来应聘的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想要的一个也不来。”
2022届毕业生1076万,比去年增加了167万,毕业生人数最多,增量最大,这么多毕业生难道就没有几个符合要求的吗?所以症结点不在这里。
是没找对路子。
“我们最想要的还是应届毕业生,毕竟是一张白纸,好培养,成本低,忠诚度高,如果能找到一些苗子,跟着公司一起发展,这也是非常不错的。”某互联网公司的人力总监说。
其实,应届生招聘最关键的点并非是应届生本身。最关键的还是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桥牵线的高校就业老师了。如何和这些老师打交道,几乎可以影响各位hr本年度招聘应届生计划的完成情况。
那么如何把招聘这个工作做得漂亮,同时与高校老师建立更“铁”的联系呢?下面支支招:
招聘
第一步:先要找到人。
一般情况,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就业指导网或者叫招生就业网(有的学校是招生就业分家,有的学校是招生就业合并办公的),找到最下边的联络方式。有的是邮箱,有的是座机。想办法联系到负责招聘的老师。当然最好是电话沟通,更利于接下来工作。不过有的电话打一辈子也没人接。
hr做的最多的事情是面试别人。但到了跟高校就业老师打交道的这一环节,角色发生了转变,变成了一个“求贤若渴的应聘者”。
与就业老师打交道的结果好,那后边招聘起来一帆风顺。如若不然,后面的招聘也会坎坎坷坷。
第二步:与高校就业老师保持长期联系。
这一步不容易,现在很多招聘负责人不重视这一步。往往就是到了招聘的时候才开始找高校就业老师。招聘完了就晾一边。就根据市场规则来看,人心冷暖啊。
比如你去商场买个手机,留下了销售的联系方式。逢年过节销售给你发个信息问候一下。到了个新货,跟你说一声。下次买手机你是不是还会想到他,有新货了刚好想换手机你是不是会多问几句?或者有朋友想买,你会不会介绍他过去?
同理可得。
平日里可以跟老师多沟通一下:比如毕业生就业现状、或者如何能更好的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适合的专业、又或者如何能跟学校建立更深的关系。找到与老师的共同话题,慢慢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就是这么建立的么?
第三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招聘也需要结果。
给高校就业老师平日浇水施肥,最终是需要开花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企业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
每年的招聘季始于6、7月份,这时候大多是实习。尤其是大厂,先薅一遍羊毛,吸引一波优秀的人才。大多数企业的秋招是从9月开始的。而大多数学校大四这一年也是没有课的。这时候大部分学生也是刚开始找工作,所以也属于头茬。所以建议hr从8月底开始联系各学校,准备招聘活动。
部分高校大四的上半学期(9月-12月)也是有课的,但不妨碍组织招聘、宣讲和发布招聘信息。最起码,在学生开学的时候,要混个脸熟。人的记忆是有时限的。时间久了就会忘记。所以如果想招聘到人,基本上两个礼拜让老师转发一次招聘信息是比较妥当的。
等过完年,春天的时候,还有一波公务员和考研结果不理想的学生求职,这时候也别放过。能捞到不少优秀的学生。
所以,可以说与高校就业老是打交道的过程 ,就是企业招聘的一部分。当然这中间也还有很多变数,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划重点:
1、能线下招聘,别线上招聘。
目前来看线下的效果比线上好得不是一星半点。毕竟线下是增加了学生求职的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2、给邮箱发送招聘信息注意格式。
最好能事先和老师做个沟通,需要pdf发pdf,需要word发word。这一步很重要。比如我收到word就很好转到公众号或者网站上。pdf就很麻烦了。
3、及时和老师反馈本校毕业生求职情况。
很多hr会忽略这一点,但这一点反而是最重要的。企业用人不是一年两年,大家肯定是希望和高校建立长期输送人才的机制,那靠什么?当然靠以前招聘的员工啊。如果某学校一年在你的单位应聘成功30人,那么你完全可以去谈谈订单班的事儿,或者谈谈你们专场招聘的事儿,这时候你占主导。
4、能加微信最好加微信。
加微信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沟通。二是为了给你招聘做服务。现在几乎所有高校的通知群都是微信群。所以如果能加上老师的微信,你前脚把招聘信息发给老师,老师立马转到毕业班的群里,这么高效难道不好吗?要是通过邮箱,再转出来,那恐怕时间会耽误很久了。
全文完。
网址:企业hr如何与高校就业老师打交道? http://c.mxgxt.com/news/view/907476
相关内容
作为HR,如何与业务“建立信任”?现代企业应该如何搭建人力资源HR三支柱模式?一篇文章告诉你方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家如何“快、准、狠”招聘明星销售?
企业高管形象应当如何包装打造?
HR如何处理好离职员工的关系
陈志峰:人力资源如何在企业中进行定位
企业如何打造明星产品呢?
企业如何打造口碑传播
企业战略和培训就是“因果关系”
贵州安顺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