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诞生让明星生产线多了另外一种产出方式,即“流量明星”。他们不需要有代表作,商业价值直接体现在流量上:粉丝数量是否庞大,粉丝群体是否能带来话题,粉丝团体是否具有购买力。粉丝成为了造星的主体,经纪公司不再决定明星的前途。粉丝可以为偶像一掷千金,为偶像的电影锁场,为偶像制造话题……
当下影视圈“粉丝经济”正盛,东南亚明星也从中受益。通过泰版《浪漫满屋》成名的泰国艺人Mike在中国圈粉500万,缅甸人气设计师Steven Oo凭借综艺节目崭露头角后开始在中国创业,这无疑都是中国粉丝经济的体现。“我除了爱你,还会爱你周边的一切。”中国粉丝强大的购买力正吸引一批批东南亚艺人到中国淘金。
粉丝经济催生流量明星
粉丝可以为偶像一掷千金,为偶像的电影锁场,为偶像制造话题……
现在的“粉丝”是一群特殊的大众文化接受者,他们以异乎常人的热情投入于他们所倾慕或崇拜的特定个人、电影、电视、音乐作品、团体等,虽然不一定有很强大的购买能力,但其为偶像消费的冲动却很惊人。
近年来,“粉丝经济”催生出了新的明星类型——“流量明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进入了后娱乐工业时代,粉丝与偶像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粉丝不仅仅是偶像的观望者,他们更是偶像的制造者、促成者、建构者。偶像的名气、机遇、发展前景,不再只是偶像和经纪公司的事,它可以由粉丝的力量主导和主宰,粉丝们凭借自己的能力、要求和欲望,将自己的偶像打造成娱乐圈的超级巨星。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一种新的互联网造星模式开始冲击中国的娱乐经济。”他认为,过往的明星制造路径是“演艺产品-大众媒体关注-话题营销”的三部曲,可是现在大大缩短了发酵的过程,先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外表和性格直接在社交网络里聚集粉丝,激发粉丝扮演起偶像经营推广者的角色,倒逼媒体与大众关注。而各大品牌商正是看中了流量明星们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能够制造出惊人流量和影响力。品牌签约他们作为代言人就是希望将“流量”能够直接转化为“销量”,毕竟品牌签约代言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转为实际的消费力。而在粉丝经济盛行的今天,这招似乎越来越奏效。
微博粉丝量、百度指数、各类排行榜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彰显的是流量明星的影响力覆盖范围,而变现能力涵盖的范围更加的五花八门:演唱会门票,专辑,海报,同款,投票等等。90后、00后的追星消费意愿及能力与80后70后已经大不一样,粉丝群体会为了明星的代言而大量购买商品,或者为了榜单好看大量购买数字专辑,“必需品”这个词对粉丝群体并不存在,购买意愿是对偶像的精神寄托。“这就是新时代的偶像与粉丝。就是这群没有经历过短缺经济的典型的90后——天生的中产阶级潜质拥有者、互联网的原住民——将互联网的商业浪潮无可抵挡推向娱乐时尚界。”吴晓波说。
偶像会响应粉丝,走到粉丝身边,粉丝会消费与偶像相关有情感溢价的商品,这样的趋势在90后00后身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消费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情感消费”也成为了粉丝经济最大的驱动力。音悦台CEO张斗称认为新的偶像们和传统艺人相比“非常懂得粉丝要什么,懂得服务粉丝”。
泰国明星组队到中国“淘金”
他们来中国拍戏的情景恰似十五年前中国明星闯荡好莱坞一般
中国粉丝经济的强大实力引起了周边国家艺人的注意。早在2000年前后,日韩艺人便开始进入中国淘金。近两年,随着泰国电视剧开始在中国大量播放,一部分泰国艺人也进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泰国热播剧的明星们更是齐齐组队到中国拍戏,上综艺。
最近在中国最热的泰国艺人当属Mike,近日播出的电视剧《美味奇缘》、电影《傲娇与偏见》、网剧《亲爱的公主病》中都有他的身影。通过泰版《浪漫满屋》成名的他,在泰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偶像。 Mike被称作“泰国鹿晗”,可见他在泰国当地的受欢迎程度。
2015年,Mike刚来中国发展之初,电影《万万没想到》剧组找他演八戒,差点连正脸都露不了。彼时的他卸下在泰国的光环,几乎从零开始,而不过两年的时间,Mike如今在微博上已经拥有565万的粉丝,还经常登上微博热搜榜。从自降身价到与国内艺人持平,Mike现在的片酬已经涨到在泰国时的三倍。Mike成功后,Push、2moons等艺人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以汉森娱乐为例,目前签下了超过9位泰国明星。泰国明星来中国成名之后,粉丝高达几百万,现在泰国明星到中国拍戏就如同十五年前中国明星闯好莱坞,除了更高的报酬和更多的片源,中国市场也成为了他们的镀金之地。
除了明星,来自缅甸的服装设计师Steven Oo因为流利的中文和帅气的长相,在中国也吸引了一批忠实拥趸。在中国上了不少综艺节目的他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对于他来说,在中国创业已经成为他人生的未来规划,把粉丝转变为品牌客户就是他现在正在做的事。
东南亚粉丝尚未形成消费群体
粉丝经济的快速发酵,究竟是因为什么?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认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将其变为忠诚的顾客,并参与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推广过程中,就是粉丝经济。这样来看似乎与传统商业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然而移动互联网普及状态下的粉丝形态却是不同的,粉丝属性、增长方式、互动模式都是与传统商业环境所不一样的。”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带火了一批运动员,从孙杨、宁泽涛到张继科、马龙等,粉丝的力量使运动员们个人微博的转赞评量级比肩了一线当红艺人,瞄准粉丝经济的品牌方们也不会放过大好的机会。宁泽涛在安慕希酸奶广告中大秀肌肉,孙杨在微博发布运动品牌广告,运动员上综艺、拍杂志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品牌利用粉丝经济时机的把握。
粉丝对偶像的无条件买单,使得很多品牌把粉丝划作了特殊的消费群体,会针对粉丝出售特定产品和对产品有专属定价。例如购买玖玖爱六粮面会赠送鹿角钢叉,不少鹿晗粉丝都是为了赠品而去购买,上线即秒空的售卖速度展现了粉丝为偶像买单的强大购买力。当红偶像TFboys王源定制款士力架首次线上销售,短短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就突破了4000份,最终销量在40余小时的售卖中突破了11000份,按照79元每份的定价,总销售额超过了80万。
品牌利用粉丝经济赚快钱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因为一部剧火了小鲜肉,因为奥运会火了运动员,甚至因为一张照片火了素人网红。只要一有粉丝群出现,商家就会蜂拥而至。
这是一个盛产粉丝的时代,也是一个粉丝被过度消费的时代。对于流量明星来说,如何维系强大的粉丝群体,不让其变成“泡沫经济”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与中国火热的粉丝经济现象相比较,东南亚的粉丝经济却未形成。他们告诉记者:“我们会因为偶像的原因知道代言品牌,但并不会进行购买,比起购买他们所代言的产品,我们对与偶像的巨型海报合影更感兴趣。”
中国偶像的高额代言费让许多商家望而却步,东南亚的明星或成为商家们的下一个竞争点。除了Mike,下一个在中国的“东南亚流量偶像”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云南信息报记者: 闵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