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皮囊》:弱者抱怨、强者自救、智者渡人

发布时间:2024-12-28 03:44

作者 | 樊登读书 · 小七妈咪

主播 | 樊登读书 · 闻悦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今天给大家解读当代作家蔡崇达的作品——《皮囊》。

这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皮囊之下,每个灵魂都在追寻活着的意义。

惟愿脚下有路、心中有光。既不会失去家乡,又能走到远方。

2012年,知名媒体人蔡崇达到伦敦参加活动,顺道在大英博物馆参观了一场名为“living and dying”的展览。

主展厅内,长长的展台上铺满了各式药丸和医疗设备,陈列着一张张已故之人在生命最美好或是最痛苦时的照片。

这让他不由得想起身患重病离世的父亲、扛起生活重任的母亲,还有学生时候的那些玩伴。

从伦敦归来后,蔡崇达难抑心中热情,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微博上记录陈年往事。

两年后,他从几十篇更文中挑选了14个最喜欢的故事编辑成册,出版了这本《皮囊》。

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主人公黑狗达的成长史以及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字里行间传递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人人都有难言的苦,人人都有无声的泪。

然而,弱者选择了抱怨,强者选择了自救,智者则选择了渡人。

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活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图片

弱者抱怨

厚朴是黑狗达的大学室友,刚进大学,他就沉迷于自己打造的音乐幻境中:

购买各种乐器,报名不同社团,组建了名为“世界”的乐队,还举办了第一次音乐演出。

很快,厚朴成了“校园明星”,更加尽情地释放青春的活力。

几近疯狂恋爱,一周换三个女朋友;逃学成为习惯,全部课程亮起红灯……

天真的他从来没有意识到,所谓的“世界”不过理想中的幻想,终究要在现实中破灭。

直到被学校勒令休学,厚朴依旧没有清醒。

他抱怨世道的不公,觉得自己应该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他埋怨命运的坎坷,敏感地抗拒周围的一切质疑声音。

他抨击生活的庸碌,做出很多个不合时宜的荒唐举动。

甚至有几次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黑狗达,诉说自己的困境,指责所有人都不懂他:

父母不理解自己的选择,只会一直哈哈大笑;

女友看不清自己的内心,认为全是疯言乱语;

同学听不懂自己的意思,觉得那是痴人说梦;

……

后来在父母的周旋下,厚朴被安排到一个小乡村教书。

生存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巨大差异,始终是厚朴过不去的砍。

他病了,最终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各式各样的抱怨:

“明明已经非常努力了,为什么还挣不到钱?”

“凭什么做了这么多,社会对我还很不友好?”

……

那些喜欢抱怨的人,总以为世事皆是刁难,只觉得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哪怕是一点的不顺心、丝毫的不如意。

殊不知,抱怨是弱者惯用的伎俩,展露的是不堪和愤怒。

罗振宇说:“不要轻易抱怨,因为一旦抱怨,就等于是给自己贴上了无能的标签。”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遇事总抱怨。

要知道,岁月静好是梦想,负重前行才是常态。

一味抱怨,是最没用的解决之道。

图片

强者自救

在黑狗达出生的第三天,因为没钱和超生,母亲被医院赶了出来,父亲也被革了公职。

失去工作的父亲沉沦郁闷,干脆关在家里不出来。

那三年里,母亲不吭声,一个人默默撑起整个家。

烧火的煤是从邻居那里借的,下饭的鱼是找亲戚讨要的,饭桌上的青菜是到菜市场捡的。

就算再难熬的日子,也总会出头的时候。

如同当年拖着刚生产完的虚弱身体一步步从厦门走回闽南老家,母亲仍然坚信:“再走几步看看,老天也总会给路的。”

可是,生活像个苛刻的导演,不仅喜欢呼来喝去,还特意加进新戏码。

几年后,父亲拿着在宁波当海员攒下的钱创业,屡屡失败,失落的他跌倒在天井里,中风瘫痪了。

治疗父亲的病,掏空了家底,母亲肩上的重任更沉了:

父亲的药费、女儿的嫁妆、儿子的学费、家庭的开销,都要一分分的挣、一笔笔的攒。

黑狗达亲眼见她把几百斤的油桶放横,用不到九十斤的身躯使劲往前推到合适的地方,累极了就坐在满是油污的泥地里呜呜地哭一会,然后再继续。

实在熬不下去时,母亲就看看抽屉里的那袋老鼠药。

她不愿意就这样向生活妥协、认输,更不愿意丢下深爱的丈夫和年幼的子女不管。

人生的所有至暗时刻都是进阶的前奏,黑暗过后终会迎来曙光。

在母亲的精打细算下,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也稍有了点积蓄。

她不顾亲戚的反对,请来了建筑队,把房子加高到四层,圆了丈夫的建房梦。

海明威说: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母亲就是那个救赎自己的人,她深知:

生活的苦,只能自己品;人生的难,终要自己渡。

我们常常想找个靠山,可不管怎么找都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却忘了自己才是那座最牢靠的山。

悲喜自救,才是摆脱困境最高明的方式。

图片

智者渡人

有人曾问:“为什么黑狗达拼了命地要赚钱?”

在书里,作者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答案:因为贫穷。

家里频遭厄运,黑狗达毅然当起“一家之主”,用责任支撑着自己拼命读书,考上大学,带领家人过上好日子。

黑狗达的经历就是作者的写实。

贫困、拮据、入不敷出……这些字眼伴随着蔡崇达的成长。

还好,他一直学习不错、酷爱写作,考上了师范学院,一个人到北京闯荡,被录取为《新周刊》深度报道记者,人生在不断的磨砺中得到改变。

之后,24岁的他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时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30岁就担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编。

再后来,他将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经历写成文字,出版《皮囊》,实现写作的终极意义:

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

就像他自己说的: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解释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

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

看见自己,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照见彼此,才能温暖更多的人。

收获盛名后,蔡崇达回到家乡东石,在母校成立“皮囊文学奖”,鼓励和带动更多学子的创作激情,表彰和激励优秀的文学创作成果。

他还将老家房子改造成“母亲的房子”图书馆,让更多的孩子不再有看不到书的遗憾。

如果说自救是本事,那渡人就是一种格局。

苦难之下,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

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那一摊子事;而有些人在拉自己一把的同时,照亮他人的路。

泰戈尔说: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这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愿意用自己的光,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帮助。

照亮别人,也能温暖自己;成全别人,亦是成就自己。

渡人,就是渡己的最高境界。

图片

写在最后

《皮囊》就像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

每个故事都是一段不凡的经历,每段经历背后都是一个别样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

“命运总有万千方式令你万箭穿心,生活也有千百次机会令你瞬间清醒。”

选择抱怨的弱者,只顾自怨自艾,很难有欢喜的结局;

努力自救的强者,内心始终强大,终将熬过生活的苦;

全力渡人的智者,懂得互帮互助,最终都是彼此成就。

酸甜苦痛是人生,百般磨难是成长。

不管生活给了你我多少磨难,都不要忘记修炼好看的皮囊、升华有趣的灵魂,做个真正的智者。

不抱怨、不放弃、不妥协,美好终将不期而至。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作者 | 小七妈咪,一手职场一手养娃,心向阳光,努力生长。

栏目主理人 | 徐徐来

排版 | 郑向北

音乐 | 赵海洋 - 三寸天堂

图片

网址:蔡崇达《皮囊》:弱者抱怨、强者自救、智者渡人 http://c.mxgxt.com/news/view/544390

相关内容

蔡崇达读者见面会:从《皮囊》到《命运》,用八年触碰灵魂的犄角旮旯
皮囊蔡崇达学生读书笔记(最新4篇)
专访蔡崇达:400万销量的《皮囊》之后
《皮囊》作者蔡崇达首部长篇小说《命运》在京首发,主人公依旧是99岁的“民间哲学家”阿太
俞敏洪:刘德华为何给你新书写序?蔡崇达一句回答显《皮囊》分量
《皮囊》之后,蔡崇达长篇小说《命运》出版
600万销量《皮囊》后,“出道即巅峰”的蔡崇达还会怎样写故乡
《人民文娱》·专访|作家蔡崇达,“生出”一个故乡
从非虚构《皮囊》到最新小说集《草民》 蔡崇达“故乡三部曲”都写了什么
蔡崇达×杨庆祥:作家是家乡土地的农作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