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也足道】为什么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发布时间:2024-12-29 13:57

据《宋史》记载,南宋文天祥就义后,在其衣带中发现有这样一段赞文: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从这段赞文中,不难看出文天祥的浩然正气。而开头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指出了孔子与孟子思想的侧重点。

孔曰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就是说,志士仁人是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什么是仁?孔子的弟子颜渊、仲弓、司马牛、樊迟都曾问孔子何为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这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仁是孔子所认定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世人尤其是君子应该践行的基本理念,其主要是在于“爱人”,即一种大爱。在孔子看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抛弃了仁德,还怎么称君子?君子不离开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是与仁德同在的。因此孔子说杀身成仁。

孟曰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选择义。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有所发展,突出了“义”。他提出“仁义礼智”四端,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而在这四端之中,孟子尤为看重仁与义,他常常将仁与义并举,“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了那条正路不走,丧失了那善良之心而不知道去找,可悲!“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仁是人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最正确的道路,放着最安适的住宅不去住,舍弃最正确的道路不去走,可悲!因此在面对生命与义的二选一时,孟子舍生取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其实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折射出一种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关于生死的精神气节。

网址:【微也足道】为什么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http://c.mxgxt.com/news/view/572689

相关内容

孟学研究丨王岩:孟子性善说的三种解读方式及其意义——以赵岐、朱熹和伊藤仁斋为例
梁涛: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
【杨喆】解读孟子“义利观”: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丨年轻人问道“子曰”
孟子和孔子的关系 孔孟为什么并称?
【周海春 荣光汉】论孟子之“义”
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君子的为政之道
如何判断君子与小人?孔子告诉你其实很简单
刘先银经典点说:逻辑分析老子道德经版本,情,迷茫也。静,觉悟也。归根曰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