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认识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科学课就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找知识,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三年级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但课本上的理论对于孩子来说太过于抽象,所以要想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就要借助于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实验中发现事情的真相,学生可以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眼看一看,动口说一说等形式探索科学的秘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只做他们的领路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更不能直接灌输给孩子结果,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可能会产生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想法。
二、 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科学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学知识,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比如: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研究的植物的身体,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包括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巧妙利用现代化电教,把科学探究搬进荧屏,化难为易
现代化电教器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素材制作成课件动态的展示给孩子,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例如在讲解《水循环》时,我将“水从液体蒸发成气体,气体进入大气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这一过程用小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从“小水珠的旅程”中学习了水的循环过程,不仅生动直观,而且学生兴趣盎然,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 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但是如何去评价学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如:“你真棒”“你很聪明”等显然跟不上学生创新的思维,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评价,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用 “你的想法很有创见!” “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很有创意!”“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了不起的发现!”等。 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
作为一名老师,我有责任教给学生科学知识,但我更有责任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广阔领域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新一代小科学家去探索,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提供充满知识充满乐趣的科学世界。
网址:浅谈我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认识 http://c.mxgxt.com/news/view/765192
相关内容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蚯蚓》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doc
浅谈地理教学“互动合作”方法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doc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究
胡志平:浅谈信息技术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阜南新村镇刘老庄小学跨学科教学探索——学科无界限,融合促教学
学天教育马明宇:教学执念源自对学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