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趣话: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贡生……有啥区别?

发布时间:2025-04-12 14:07
前言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发源于隋,确立于唐,成熟于宋,巅峰于明清,后在清末被废除,但科举制度的影响力仍然巨大,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处处可见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贡生、茂才……等等,这些都是科举考试中的常见术语,很多人分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往往混淆。实际上,这些称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面以清朝为例,说明上述概念的内涵。

清朝科举制度分四个等次,四级考试,由低到高分别是:

1,童生试,童生考秀才。

清朝规定,读书人想要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必须在州、府、县等官方学校学习,在校学生不管年龄大小,一律被称为“童生”,所以不乏满头白发的“童生”。

童生需在学校就读并参加童生试,通过童生试入学者被称为生员,也称秀才。

有些府、州、县的生员(秀才)特别优异者,可以直接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把有人才贡献给皇帝,跟贡士的“贡”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上贡、进贡的意思。

清代贡生,别称“明经”,也就是说贡生就等于明经,都是一个意思。


2,乡试,秀才考举人。

秀才享受减免赋税劳役优惠,但秀才不是功名,不能直接做官,想做官必须参加各省统一组织的乡试,通过者被称为举人。

举人可以做官,所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才会欣喜若狂,但需要等待吏部出现职务空缺才有可能递补为官,而且都是品级很低甚至终身沉沦在基层。

因为乡试都是安排在秋后,所以也被称为“秋闱”。


3,会试,举人考进士。

举人既可以做官,也可以继续学习考取进士。

会试由礼部组织,就在京城统一进行,各地举人齐集京师,同台竞技,最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名落孙山者打道回府,来年再战,通过会试者,即为进士。

因为会试在每年春天举行,因此被称为春闱。

4,殿试,进士选三甲。

被录取的进士还需要皇帝或者授权的知贡举,对会试录取的进士进行测试排名,一甲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明清时期,会试合格者统称贡士,参加殿试后赐出身,方称进士。

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会试合格者直接称为进士,而错认为殿试第一的状元比进士“更高一等”。实际上,会试合格者都是进士,而状元是对进士第一名的称呼,本质还是进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科举趣话: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贡生……有啥区别? http://c.mxgxt.com/news/view/792121

相关内容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是什么人?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秀才、进士、举人的区别是什么?
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分别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地位有多高?
古代秀才和状元穿越到现代,没人能猜到他们竟变成了这样
状元的“状”和“元”分别是什么意思?第二名又为何叫“榜眼”?
96黄金一代选秀前6重排:落选秀进前5,科比榜眼,状元无悬念
这才是明星!为鼓励优秀人才搞科创 黄旭华捐赠1100万元
第二届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顺利举行
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
科举制度最后的“绝唱”:越南科举制度为何晚于中国14年被废除?

随便看看